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讲述福州 >> 列表

【讲述福州】薛建波:有爱家更美

2016-02-29 07:23:50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钟尚华 王礼林

  【本期导读】

  薛建波是一名普通的乡间厨师。在当地,他的“小厨”生意红红火火。他又是一名“乡间慈善家”,16岁时种下行善种子,坚持行善21年。他觉得:“厨师是我的饭碗,而慈善也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另一份事业。我一定会坚持,哪怕砸锅卖铁。”

  【新闻报道】 

  薛建波:“小厨师”21载坚持“大慈善梦”设立“爱心仓库”并永不“平仓”

  “有人叫我傻子,他们嘲笑我:比你有钱的人都捐,再说钱都捐出去了还辛苦去挣干嘛;有人叫我恩人,他们有的受我捐助或治好疾病或找到生活希望;有人叫我好人,他们也是我的恩人,他们都来帮助我,让我从一个全村都觉得取不起媳妇的穷小子,走上了小康家庭。我做过的慈善事业我不后悔,有能力还会做、哪怕欠债都会坚持。1月6日上午,在位于福清市龙田村上薛村薛建波的家里,记者首次见到了这个在当地人心目中出场比明星更受欢迎的人。“不是要捐很多钱才叫做慈善,有心人人都可以做慈善。”

  薛建波皮肤黝黑、干事沉稳,让你很难和他37岁的年龄挂上钩。他的职业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厨师,他家里摆满了各种办酒席所用的工具、调料;但是他家的墙上摆满了各种感谢他行善助人的奖牌和锦旗,这里还是福清慈善总会薛建波义工总队的办公场所,还有一个堆满从水笔到棉大衣等各种物品的“爱心仓库”,让你很容易动摇,他的职业应该是“慈善家”吧。薛建波从16岁做第一件好事开始,坚持行善21年,受他帮助过的人最少几万户,他自己捐献出去的财物更是无法统计,还曾一度欠债行善。目前他是福建省福清慈善总会薛建波义工总队队长、薛建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16岁时得老人帮助心中种下行善种子

  慈善事业从一块块大饼起步

  “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只要人人都肯献出爱心,福清会是一片处处充满温情的人间天堂。”薛建波说。

  16岁那年的那一件事,让薛建波久久无法忘怀,因为一位过路老妇人的帮助,在他心里种下助人为乐的慈善种子。

  薛建波家是村里有名的穷人,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最小。那时父母的生计是开家糕饼店,制作并销售各种糕饼、早点供应给出海打鱼的人。等到16岁,薛建波就分家出去,得学会独立生存。

  第一次出门叫卖糕饼的情景,他记忆犹新:那天,他骑着父亲的破旧自行车,载着100多公斤重的糕饼到隔壁的南山村叫卖。一路下来,满身尘土、一身汗水,糕饼却一个也没卖出去,他心灰意冷,感到很无助。这时,走过来一位路过的依姆,不但给他带路,还帮他推销。

  “我们平常一天卖几十个已经很不容易,那天在她帮助下卖了200多个大饼。”薛建波回忆起来仍然充满了感激。

  “其实还有许多老人,他们在我16岁生活最艰难时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薛建波回忆到,有次自己摆摊被赶走,有个人态度恶劣甚至还要打他,这时一位老人站出来,不但数落那个人的不对帮薛建波解了围,还鼓励他:“要学会忍耐,忍耐就一定会有出息。”

  “老人家们还教我如何做一个好人,让我更加坚强、勤劳,我也从那个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更加尊老爱老,一定要做个好人。”薛建波说。

  从那时起,助人的种子在薛建波的心里悄悄萌芽。他也做了人生第一件好事。

  薛建波记得,那是一个冬天,那天他推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大饼,突然在路边的一个垃圾堆里发现了一个衣服破烂的人,一动不动。许多人都怕那个人已经死了纷纷避开,但薛建波觉得“要是他没死,这可是在救一条命。”最后他毅然鼓足勇气走了过去,把随身的一杯热腾腾的豆浆尝试着灌了下去,等这个人开始有反应后,薛建波又给他喂了几块大饼下去。

  “看着他醒来,我很开心。原来做好事不需要很多钱,只要一块大饼就可以了。”薛建波说。

  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行善之路,他时常带着水果或是日常用品,看望村里的困难老人;有时还陪孤寡老人聊天,做做卫生。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几乎每天,他都在各村的街巷之间奔走,向困难群众捐赠生活用品,一坚持就是21年。

  发动全家做慈善腾出房子建“爱心仓库”

  仓库里物件每年只增不少并永不“平仓”

  在薛建波的家里,有个占地约30平米的房间,名为“爱心仓库”,该仓库创建于2009年,而那一年也是他刚刚乔迁新居。也就是,他在规划新房子时,早已规划好拿出一个房间,专门堆放做慈善物品,“爱心仓库”在物理和心理形态上已完完全全成为他“家”的一部分。

  对于为何建这个爱心仓库,薛建波介绍说,“我和老婆结婚时很穷,由于没地方让客人坐,新婚当天,婚房的床都让客人坐塌了。但是我们现在过上小康生活了,我就告诉妻子,这都是乡里乡亲照顾,哪天我们家建起新房子了,一定要留出一间,让全家人都参与到慈善中来。”薛建波说。

  记者在“爱心仓库”里看到,房间里堆放着各种食品和日用品:电热水壶、毛巾、牙膏、棉被、棉衣、大米、食用油等,如同小型超市”。这里的物品从2009年刚建立初期的几十件目前已经发展到几百件,而且每一个月薛建波都会“补货”更新一次,俨然做正经生意。只不过,他做的是贴钱生意。

  对于钱,薛建波坦言,已经记不得捐了多少出去。但对于受帮助的每个人,他却记得清清楚楚:第一次受助什么时候、去过几次、目前对方的现状怎样。据他粗略统计,受他帮助过的人最少几万户。

  “我从来不觉得要很有钱才能做慈善,最开始送一块大饼我觉得也能帮助人。”薛建波介绍到,他的年收入已经慢慢从早期的几千发展到目前几十万,但是他会拿出其中最少三分之二做慈善。

  据薛建波好友郑明文介绍,这些年来,薛建波一边创业一边做善事,有时手头也不宽裕。“有年他欠了我6万元,本约定10月前还款,没想到中秋节前夕,他打来电话,问能不能把还款时间延迟,因为想捐些钱给低保户和困难户。他做善事我支持!第二天,我陪着他到东庭村、光辉村、积库村等6个村,把6万元钱分到五保户和困难户手中。”

  坚信“好人一定有好报”发起“日行一善”

  让更多人一起做“大慈善”

  “这2800元是给你老婆买药看病的,这500元是给你们生活用的困难补助,有困难就跟我说,不仅是我还有许多好心人也都在关心着你们。”1月6日下午,在龙田镇上薛村一户村民家里,薛建波在一张名为“薛建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日行一善)善款付出表”上,认真统计善款,把钱清点清楚交付后,还不忘叮嘱对方在表格下方签字确认。

  这位村民叫薛章国,今年72岁,是上薛村目前家境最困难的村民。因为年轻时就是村里出名的困难户,娶了个有精神病的老婆,导致遗传给了4个子女,不同程度患上精神病。目前除了二儿子疯癫跑出家门失踪,家里还有三个精神病人需要花钱治疗。而一个小女儿虽然在上初中还算正常,但潜伏的精神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到15平米的上下两层石头房内,摆满了床铺、农具等各种物件,想转身都非常困难;房间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窗台上一碗不知放置不知多久的菜汤早已生霉发臭;地板连水泥硬化都没有,黄土和不知名动物的粪便板结在一起。

  薛章国原来住在快倒塌的土房里,现在的房子属于好心人给他暂住。“我第一次来时,他的小孩跟狗共用一个饭碗,趴在地上跟狗一起争食。现在都已经是21世纪了,那种场面谁见了都会心酸。”薛建波介绍到,“从第一次起,这家成了我重点帮扶对象,我每个月都会来,不仅仅是给他们送来吃的穿的,还要帮助他们看病,你看这个小女孩,从过去疯疯癫癫,现在病情好转还能背出他父亲电话号码了。”只见在薛建波的引导下,薛章国的大女儿完整地背出了号码。

  而当天捐助给薛章国的善款,来自薛建波从2015年1月1日起发起的“日行一善”活动。他充分利用当下最流行的沟通方式,通过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红包,把五湖四海愿意加入薛建波行善队伍的人,集合在一起,共同做好事,壮大慈善事业的力量。

  就这样,多年下来,薛建波每天都要花费5、6小时做慈善。而慈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就包括很多人的非议。比如很多人质疑:你算什么慈善,不是最有钱的,也不是捐的最多的,分一点东西给别人算什么帮忙。对此薛建波认为:不是只有富豪才能做慈善,也不是捐很多钱才叫慈善。16岁的我捐一块大饼和现在的我捐出一万元,都是在做好事,带给我的意义和快乐都是一样的。捐一块钱、做力所能及的每件小事,都是行善。

  采访中,薛建波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有一年福清刮台风,他开着皮卡车走在路上,对面的一座铁皮厂房被风刮倒后整个迎面扑来,但是他的车竟然毫发无损。“好人一定有好报。”薛建波对于这些年慈善路上的风风雨雨笑到。而薛建波坚持21年的爱心行为,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乡亲们的敬重。市、镇、村老龄委和老体协都分别给薛建波送来锦旗和牌匾。大家家里有红白喜事也都喜欢找薛建波下厨。

  对于未来的慈善之路,薛建波表示,“厨师是我的饭碗,而慈善也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另一份事业。我一定会坚持,哪怕砸锅卖铁。”(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