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马同春闹元宵”等会现场
福州新闻网2月21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文 陈暖/摄)每年元宵,上千盏花灯在马尾与马祖流光溢彩,传承着两岸人民无法割舍的感情。孰不知早在千百年前,一个流传在闽江口善良“海神”的神话故事,触发了“两马”人民交流闹花灯的习俗,并世代相袭。如今,“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更是成为迄今为止全国涉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名录。
两岸民俗踩街活动
“两马”花灯习俗
源于“海神”传说
追溯“两马”花灯习俗,马尾区文化馆馆长林尊义告诉记者,根据记载,两地人民自唐宋以来便有春节、元宵期间送花灯、闹花灯的民间节俗。而这个习俗,据说还起源于闽江口一个古老的故事。
很久以前,玉皇三太子因打抱不平触犯天规,被贬下凡间,投生于东海岸边一渔家。他扶困济贫,帮助渔家驱邪消祸,与龙王三太子发生打斗,惹怒玉帝。玉帝派天兵对他处以分尸三段的酷刑,头部被扔在“马祖澳”。正月十一被半岛渔民抱回岸上,设坛祭奠,尊为海神。
此后,每年正月,渔民们都自发地扎糊“海神”头像灯,于元宵节前后,举火把通宵陪游,纪念善良的“海神”。此风世代相袭,闹“海神”灯逐步成为马尾与马祖两岸人民祈求平安与和谐富足,寄托思念和祝福的象征。
如今“两马”闹元宵习俗中,一大特色就是把闹元宵和纪念善良的“海神”相结合,反映在福州灯文化习俗中,都有扎糊“海神”头像灯(又称为“胡头灯”)的习惯。在习俗中,会分别围绕“东引塔”(位于马祖)和“罗星塔”(位于马尾),进行祈福并制作精巧的两马主题灯。
随着闹元宵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每年正月十五之前,由马尾将制作好的各式花灯便会经航运送至马祖列岛,而马祖岛乡亲也将在元宵当天渡海到大陆参加马尾的灯会。
两岸领导嘉宾将马江水和马祖海水共同注入启动器
“两马协议”
促成“两马”闹元宵
2001年1月,马尾、马祖开创性地签订了《福州马尾——马祖关于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的协议》,率先打破了两岸隔阂了50多年的坚冰,拉开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序幕。
正因为马尾与马祖一衣带水,从2003年起,马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和马祖经贸文化交流联谊会开始主办“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到了2008年,“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更是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除了沿袭一些旧的传统之外,‘两马闹元宵’也在不断创新。”林尊义说,随着活动规模的扩大,也为两岸一些特有的民俗活动提供了平台,诸如连江仁山拉线狮、大头娃娃、琅岐肩顶戏、长乐亲江台阁等表演。
随着“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规模的扩大,“两马”交流硕果累累,从小三通到大三通,从绕道行到货物直达、人员直通、落地签证……以花灯为媒,有力促进了两岸在经济、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