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不到8点,刘祯瑞就提前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拾诊室。他努力给就诊的病人一个舒适的环境。刘祯瑞是“医三代”,爷爷、父亲、母亲都是医生。26 岁毕业后的就到了社区医院工作。当时苍霞卫生院刚建立,一晃就37年了。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刘祯瑞望着窗外的上下杭告诉我们,上下杭没拆之前,他一天最多接诊近100位病人。上下杭拆迁后,他的病人搬到福州各处,有的在金山,有的在洪山,有的在鼓山。不少老病人甚至大老远打的或乘公交车来找他看病。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开始接诊后,不一会儿诊室里便有不少病人在等候。刘祯瑞说,年轻时他接诊的患者,现在都领着孩子或孙子来看病,甚至祖孙四代都在他这看病。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这位依姆就是从上下杭搬到金山的老病人,一大早她就打的从金山过来。她说:“我家附近虽然有门诊,但刘医生已经给我看病十几年了。让他看病我心里踏实,也习惯了,所以大老远也要跑过来。”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正在看病的这位大爷说,他的妻子、女儿都在刘医生这看病,一家人就认定刘医生看诊。看完病,抓完药,刘祯瑞还不忘再次嘱咐他:“一定要按我说的次数按时吃药,饮食要清淡,多休息,不要让自己那么累嘛……”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了解完病人的病情后,他告诉坐在对面的助手要开的药。刘祯瑞笑着说:“我63岁了,不太会用电脑。”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刘祯瑞看了大半个上午的病人,才匆匆喝了两口水。早上病人比较多,像昨天早上他就接诊了40多个。除了门诊,他还会上门随诊。社区上了年纪或是腿脚不便的病人,他都亲自上门拜访。遇到境况不好的病患,他都免去诊费。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他说,开私人诊所当然更赚钱,但在社区扎根36年,病人都是街坊,关系就像家人一样。许多老人劝他不要走,“我在你这里看病心里踏实”,让刘祯瑞更没有理由抽身。“我们的职责都是把病人的病看好,所以在哪看病不一样呢?”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刘祯瑞回想起26岁时,就来到了苍霞卫生院,他的诊桌就在父亲对面,两人经常面对面地给病人看病。精神抖擞的父亲94岁依然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95岁因腿脚行走不便才不得已退下。这让刘祯瑞深受感染。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为了给社区居民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改善医疗设备。刘祯瑞眼神坚定,说:“只要身体状况许可,而且社区需要我,我就会就一直干下去。”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

“医三代”刘祯瑞:扎根社区37年,祖孙四代都找他看病

本期作者  作者:包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