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每周二、四、六早上,陈松年都会在八点之前开门,风雨无阻。此外,他每个星期都会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用来鼓励前来看书的读者们,同时也激励自己。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台屿农家书屋创办于2006年5月。当时,刚退休的陈松年获知宗祠里有近600本藏书,长年无人管理,便与几位老人办起书屋。2007年,台屿村成为“农家书屋工程”试点。书屋扩建为170平方米,藏书量也增加到近20000余册。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这是农家书屋刚刚建成时候的借书证,陈松年将借书证交给台屿小学的老师,老师再将它们分发给学生。通过老师,确保农家书屋的借书证抵达学生手中,也确保了书籍能按时归还,方便了书屋图书的管理工作。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农家书屋的书籍除了借给学校的学生之外,也会借给外来工,向他们提供精神食粮。“有书大家读,让农家书屋真正做到知识共享。” 陈松年说到。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陈松年说:“书架上的书籍主要是青少年读物,现在书屋已经成为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一年下来大概接待了一万人次。” 据说,书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使得附近三家游戏厅无人问津,接连倒闭。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虽然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但是我们做的事情无异于学校教师,也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播种文化。”他列了书屋能办好的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爱书和奉献的人;二是要有图书来源;三是要有政府的支持。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他拿着一张学生围坐在一块看书的照片,带着自豪说: “书屋刚成立时,一大批孩子蜂拥而至,把这里挤得满满的,农家书屋内人头攒动,只是地方太窄。”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由于书架上的书籍主要是面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所以当低年级学生来到书屋时,陈松年就会把他们领到漫画展这边,引导小孩子看漫画之类的书籍。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久而久之,陈松年便和小孩子成为了好朋友,他会给学生布置读书札记,然后亲自批改并写上评语。这块展板上贴着的便是他给学生们写过评语的作文展,与孩子混久了,他就笑称自己是“老顽童”。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学习永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除了在农家书屋忙活外,他自己也会看一些书籍,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就翻阅字典,因此为了可以随时查阅,他自己家里也备了一本《新华字典》。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由于农家书屋即将要拆迁,他写下了这篇文章《留住乡愁》,里头有着这么一句话“不论怎么说故乡母亲你终究都是我们的娘”,陈松年对于书屋,对于家乡的情,透露在字里行间。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为了留下台屿故乡的美好回忆,老人们自己办了一个摄影集,陈松年认真地给每一张照片写上文字说明,他说:“因为这是我的故乡,有我的乡愁和思念。”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台屿即将拆迁,农家书屋也将迁往其他地方。面对这一情况,陈松年有着无奈,不论农家书屋迁至何处,他会一直办下去,“我相信那些孩子们依旧会喜爱这个书香乐园。”从陈年松眼神里看到的更多是“坚定”二字。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

“老顽童”陈松年:办“农家书屋”缔造书香乐园

本期作者  作者:陈敬华 包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