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数千年前,许多文士在崖壁、山石间镌刻下大量摩崖石刻,发出那个时代独有的“朋友圈”。
上期,我们已领略了福州五城区丰富悠久的摩崖石刻历史文化。点击回顾☞《石刻重光:“冶山胜境”始露半脸》
今天,我们继续访古探幽,跟随摄影师林振寿的镜头走进福清瑞岩山。

弥勒佛笑容可掬地坐在天地之间
全国最大的弥勒石造像
瑞岩山位于福清海口镇,山上奇岩林立,洞壑相连,有着全国最大的弥勒佛石造像,被誉为“江南第一佛”。
元至正元年(1341年),当地人吕伯恭召集远近百余名石匠,经实地查勘,依照岩石自然形态及山势走向,耗数年之功力,终于雕凿而成。

华严三圣佛摩崖造像
2021年,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有了新发现——瑞岩摩崖造像。
瑞岩摩崖造像位于瑞岩弥勒造像北约50米,造像有3处,分别是观音摩崖造像、华严三圣佛摩崖造像及九仙君摩崖造像。

明万历三十二年长乐陈缨题写“白云深处”
留下100多段摩崖石刻
瑞岩山上,有宋、元、明、清100多段摩崖题刻,篆隶草各体皆备,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以元代王伯显、明代叶向高、戚继光等题刻较为著名。

“天开图画”石刻
元初,龙江鹾司长孛罗天章曾数度登临瑞岩,震撼于眼前的山海美景,在瑞岩镌刻“天开图画”,并积极开发瑞岩山,建圣寿殿(后改为瑞岩寺)与观景亭12座。

点将台——戚继光当时的练兵场
瑞岩山有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景。
分前后二岩,前岩为宋宣和年间团栾居士所辟,后岩为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发动军士所辟。

穿云洞

过来桥

玉虚洞
戚继光根据它们的不同形态,将这些洞岩分别命名为穿云洞、飞来岩、蹲虎石等,称为三十七洞天。
岁月流逝,这些佳境仅剩少许遗存。

戚继光命名并题刻的“独醒石”
这块名为独醒石的巨石,是当年戚继光平定倭乱驻军休憩之地。另有一说,这里便是光饼诞生之地。

明万历皇帝手书“名山洞府”
独醒石上有一段明万历皇帝手书摹刻记,这是福州十邑发现唯一的皇帝手书摩崖石刻。

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留有题刻《谢政归来》
明万历年间,叶向高也热心于瑞岩山景区的开辟,其中《谢政归来》诗刻最为著名。
叶向高出任内阁首辅期间,朝廷纲纪废弛,积弊日深。他上疏百余篇,均不被皇帝采纳。失望之极,于万历四十二年辞官归里。这首《谢政归来》就是他回到家乡后游览瑞岩所作。

叶向高长子叶成学留下了“第一洞天”摩崖题刻
叶成学在父亲的读书处,留下了“第一洞天”摩崖题刻。这也是他留在这世间唯一的摩崖题刻。

桃花洞口

“登高恍神游,注目穷遐观”,登瑞岩,探古迹,赏别样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