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省属高校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2022-09-22 10:17:37来源:福建日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公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期项目评审结果,由福州大学江莉龙研究员牵头申报的“氨能源催化工程”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得资助,直接经费1000万元,实现了该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上零的突破。

这也是福建省省属高校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记者了解到,“氨能源催化工程”创新研究群体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付贤智为学术顾问,以江莉龙研究员为负责人,学术骨干包括鲍晓军教授、袁珮教授、刘福建教授和梁诗景教授。该群体主要依托福州大学前校长、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可镁创建的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历经50年的传承和发展,在“合成氨催化”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国际领先优势。

近年来,“氨能源催化工程”创新研究群体在付贤智院士指导下,面向国家“双碳”重大战略目标,坚持“需求牵引,突破瓶颈”,提出以“氨能源催化工程”为突破点,以工程化为目标,贯通“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氨储氢—氨能源”“零碳循环”技术路径,在国际上引领以氨为能源的新催化材料、新装备和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打造一支在氨能源催化领域具有国际科学和技术领先优势的创新群体。

部属高校方面,以厦门大学天文学系系主任方陶陶教授为负责人的项目“从黑洞到星系周介质:星系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今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资助。这是厦门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获得的首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厦门大学天文学系成立于1927年,是中国近现代最早的高校天文学系之一,于1930年停办。通过我国黑洞天体物理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卢炬甫教授的推动,天文学系在2012年复办,成为新中国第五所高校天文学系。复办10年来,厦大天文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研究领域广泛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在星系形成与演化、高能天体物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支持下,厦大天文学科将进一步强化团队合作,结合理论与最新观测,同时紧扣国内外正在运行和建造的大型天文设备,对星系不同尺度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开展深入研究。

新闻背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设立于2000年,旨在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骨干,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培养和造就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当年,由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5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科研群体,首批入选这一项目。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影响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人才计划类项目。过去10年中,厦门大学共获得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成功获批,标志着福大科研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具备了进一步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是福大科研工作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记者 储白珊 杨珊珊)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