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成为全球濒危鸟类聚集地
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牛背鹭在觅食(2021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数十只黑脸琵鹭连续多年在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安营扎寨”,它们的长相与白琵鹭极为相似,体形比白琵鹭略小,全身羽毛均为雪白色,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故名“黑脸琵鹭”,亦因其姿态优雅,又被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黑脸琵鹭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
红腹滨鹬是繁殖于环北极苔原地区的全球性近危物种。2019年5月,在闽江河口湿地的沙洲上,记者曾一次见到过30多只红腹滨鹬觅食、嬉戏。
本世纪初,闽江河口生态系统遭遇内外夹攻,湿地周边缓冲区域填海造地频发、鱼塘开挖星罗棋布、污水肆意排放、垃圾遍布滩涂;湿地核心区域家禽饲养、滩涂挖蛏成为常态。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大面积疯长,亦导致湿地鸟类栖息生态服务功能日渐退化,一度濒临“垂危”状态。
一只白琵鹭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觅食(2021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红灯”频闪引发福建上下广泛关注。2002年4月,福州市长乐市(后改为长乐区)遂开展了密集调研,部署很快到位。2003年初,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启动,湿地鳝鱼滩围垦项目随即撤销。2007年,福建省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3年后建成了福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13年,国务院批准该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对闽江河口湿地而言,湿地保护区成立20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教授对记者说,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保护与发展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思维,全面系统地解决了湿地生态系统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是践行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成功案例。
- 五城联动!“神话之鸟”每年从这里出发(2022-05-20 19:55:14)
- 生态“失地”新生——闽江河口湿地20年生态蜕变观察(2022-05-06 09:51:07)
- 福州全力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遗(2022-05-05 16:00:12)
- 再见了!陪伴了福州人100多天,下期相遇在……(2022-03-09 14:16:32)
- 闽江河口湿地迎来“院士团” 谋建东南沿海湿地生态研究机构(2022-01-17 08:31:13)
- 300只小天鹅如约来榕 在闽江河口湿地越冬(2021-11-18 07:11:57)
- 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开放(2021-10-02 13:33:57)
- 闽江河口湿地来了“长鸡嘴的鸭子”(2021-08-25 09:55:40)
- 中华凤头燕鸥“马妞”又来闽江河口湿地(2021-08-19 10:29:32)
- 闽江河口湿地:“清新福建”生态名片(2021-07-16 09: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