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聚焦台江 >> 台江新闻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2021-12-15 10:03:30来源:台江史志微信

  老福州人常说:“解放前,福州有三座最高的建筑,一座是乌塔,一座是白塔,另外一座便是刘家的烟囱”。这里的“刘家”,说的便是福州家喻户晓的“电光刘”家族,而“刘家的烟囱”指的就是刘家的电厂烟囱。其位于台江新港的电气公司办公楼至今保留完好,现已修缮提升为福建电力博物馆,是国内首个省级电力博物馆。

  “电光刘”家族曾被誉为福州民族工业的奠基者,在其数代经营者卓越的运营管理能力下,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房产外,也为福州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电光刘”的工业发家史,也见证着福州的城市发展史。

  为了再现那一段高光时刻,台江史志编辑部一行近日走访了“电光刘”后人——第十九世刘岳(“电光刘”刘崇伟之孙),揭秘了那些尘封往事和辉煌成就。

  鉴于“电光刘”家族内容丰富,台江史志将侧重“商贸世家”主题,从刘氏电力(气)、电话公司的创办史,以及刘氏重要人物及相关故事等分期展开系列报道。首期将着重讲述福州“电光刘”工商业集团的发展兴衰始末。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刘氏家族于1910年创建福州电气有限公司,新港办事处办公楼于1912年筹建,1914年建成,1915年正式投用。(刘岳 供图)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当年的办公楼已修缮成为福建电力博物馆,两层红砖建筑,尤为显眼,依旧十分气派。它的落成并改造为电力博物馆,源于当年保存下来的两大木箱珍贵的电力文史资料及实物。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电光刘”后人刘岳(福州龙山刘氏第十九世)向笔者一行介绍家族故事。

  01

  前期奠基:林公女婿刘齐衔

  福州“电光刘”家族祖籍河北省大名府龙山镇,一世祖刘宏海,长子刘彬于永乐初官孝陵卫指挥使,明宣德三年(1428年)移镇福州右卫指挥使,驻守城东的城隍,是“龙山刘氏”迁闽之始。清初,“福州龙山刘氏”弃武习文、从事商贾,至清乾隆年间族内举业日盛,遂为闽中望族。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刘岳介绍“福州龙山刘氏”的迁徙渊源,文中还记载了龙山刘氏的族谱。从前两句“国治家齐,学崇业广”可以看出,刘家镇、刘齐衔、刘学恂兄弟、刘永业兄弟都是按照族谱辈分取名。

  到龙山刘氏第十五代,一位重要的家族人物——刘齐衔出生了。刘齐衔早年父母双亡,由伯父刘家镇教养。刘家镇也在朝廷做官,俸禄相当丰厚,别号“刘百万”。1837年,林则徐长女林尘谭嫁入刘家。这时,刘齐衔还只是一介书生。四年后,刘齐衔与哥哥刘齐衢同榜考中进士,当年“一胞双进士”轰动一时。

  刘齐衢、刘齐衔兄弟俩高中进士后,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刘齐衔为官30多年,历任户部主事,湖北德安、襄阳、汉阳府知府,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浙江按察使署布政使,河南布政使、署理巡抚。

  为官期间,兄弟俩将俸禄陆续寄回家中,置换成土地和资产:光禄坊旧门牌10-13号,面积约8000平方米;宫巷旧门牌5-7号,面积约4000平方米,二者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被人们称为“刘半街”。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刘家大院航拍图,共4户大宅,总计面积约8000平方米,现只对外中间两座,约4500平米。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刘家大院外景

  刘齐衔在福州还经营着德成、即成、复成三间典当铺。其雄厚家财和丰富人脉资源,为刘氏子孙后代的发迹奠定了前期基础。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刘家在光禄坊12号合影(摄于20世纪30年代,刘岳供图)

  02

  拉开序幕:探索实业刘学恂

  刘齐衔有七个儿子:学慰、学恂、学性、学愃、学恺、学愉、学忭,称“学”字辈。除次子刘学恂外,其余六人出国念书。

  最初,刘氏家业由长子刘学慰协助刘齐衔打理。1877年,刘齐衔去世。1880年,刘学慰到广东为官后,刘学恂接手家族产业。刘学恂从未做过官,受其父刘齐衔影响较大,从商理念非常大胆。而将刘齐衔的家产直接经营成“电光刘”发家资本的,也正是刘学恂。

  刘学恂利用家里的余钱和靠那些房产收来的收入一万元作为资本,开设了著名的天泉钱庄。据说当时天泉钱庄所发出的银票在长乐、连江一带都可以通用,最多时出票额高达13万元左右,在市场上的信用一度超过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据资料记载,天泉钱庄从开办到1891年的13年间,获利达15000元左右,是原始资本的1.5倍。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1922年福建银行台伏票(刘岳 供图)

  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工业快速发展。工业的高额利润打动了在广东做官的刘学慰,这种间接的吸引力继而影响了蛰居在家的刘学恂。

  1890年,刘学恂就利用管理家产的方便,除自己出资一部分和向外借款外,用公房款项汇集起来创办福州的第一家糖厂,失败后又改营纸业,又因火灾损失惨重。虽接连失败,但刘学恂为刘家工业发家史拉开了精神与实践上的序幕。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后排五兄弟从左至右依次为:崇佺、崇伟、崇佑、崇伦、崇侃。

  03

  组建集团:“电光刘”五兄弟

  1913年,刘学恂病逝。他有8个儿子:崇佑、崇伟、崇杰、崇善、崇伦、崇侃、崇良、崇佺,其中崇善、崇良早夭,剩下6人先后留洋深造。刘家子弟求学多选择日本,主要是考虑两地距离较近且日本工业技术较为先进。刘家要求刘氏子弟留学后须回来报效祖国,而且还要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引入国内。

  老大刘崇佑,1905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回国后任福建咨议局议员、副议长,创办福建私立法政学堂(后改名福建私立政法学校),是民国大律师。

  老二刘崇伟(即“电光刘”),1905年赴日本“提学史专班”学习教育学,1916年任福建银号(即福建银行)经理,对福州金融界、政界十分熟悉。

  老三刘崇杰,190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任福建法政学堂监督兼教务长,教育部福建学务视察员,1910年出任驻日本使馆一等参赞。

  老五刘崇伦(俗称“电光五”),1905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电气技术,1910年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任常务董事兼技师长(总工)。

  老六刘崇侃(俗称“电光六”),19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学习,1927年起任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会计组长、会计主任、总务总管。

  20世纪初,在糖厂、纸厂经营失败十余年后,除了当飞行员的刘崇佺外,另外5个留洋回国的刘家子弟在一次家庭会议上达成共识——没有电不可能有民族工业的立足和发展。

  1910年,是刘家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关键年份。刘氏兄弟以祖父刘齐衔和父辈留下的积蓄为基础,联合福州名流林长民(民国才女林徽因之父)等七家股东,集资买下林友庆的福州耀华电灯公司,成立“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当时全国向清朝邮传部立案的11家电气公司之一。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刘氏创办的福州电气股份公司(现福州发电厂,刘岳供图)

  1911年,福州电气公司开始向福州城内和万寿桥两岸575户居民供应照明用电,结束了福州古城人民秉烛夜行的历史。

  1919年,民国交通部为福州电气公司颁发《电气事业执照》,这是近代福建电力民族工业的第一份营业执照,是福建电力发展起航的见证。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创办福州电气公司之后,刘家兄弟很快又将目光锁定另一个新兴行业——电话,刘家希望掌控福州的整个电气事业。不久,刘家就接手了前清官办电话,并在1912年末改组定名为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由刘崇伟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从电话公司开始,刘家兄弟以平均一年增开一两家企业的速度发展,这些企业多数为福州电气公司的附属企业,为电气公司的发展提供原料与市场。

  刘氏兄弟陆续成立了梨山煤矿公司、制冰厂、福州油厂、建兴锯木厂、玻璃厂、精米厂、炼糖厂、电料行、同光电行、刘正记”轮胎行等20多家企业,“电光刘”工业集团逐渐形成。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短短几年时间,刘氏电气公司越来越发达。仅七八年时间,股本增至120万元。1919年至1926年,每年纯利润约15万银元。同时,规模庞大的“电光刘”工业集团也带动了福州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港发电所及航运码头(刘岳供图)

  04

  日渐式微:时局动乱、核心人物遭暗杀

  1927年以后,国民党势力逐渐加强对福建的统治,四大家族势力也在这个东南沿海省份逐渐加强。此外,窃电、欠费和拒不付费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作为以电气公司为主体、几近控制着福州一半工业生产的刘氏集团深受其害。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1931年的福州电气公司营业状况图解。这张90年前的营业图表,充分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和封建官僚对民族电力工业的压迫,他们不但不保护地方公用事业,还制定霸王条款率先窃电欠费。1931年福州电气公司被窃电度占总发电数的42%,其中国民政府的军警机关就占了欠费户的71%。

  此时,刘氏集团的各家企业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电话公司由于资本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营业不振;建兴锯木厂于1927年停办;福州油厂因营业不振,在1927年电气公司困难重重决定停止兼营各业时宣布停办;福清和连琯电灯公司由于地方封建势力的膨胀,阻力重重,损失不小,于1929年相继停业;冰厂、附属修理厂、刘正记这三家企业,在这一时期,处境差强人意。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民国18年(1929年)台江用电情况(刘岳供图)

  然而,外部的恶劣的经济环境没能为刘家集团提供任何再发展,甚至是喘息的机会。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间延续了七年,导致“电光刘”工业集团的运转更加困难。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福建掀起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活动,这也波及影响了模仿日本企业的刘氏集团。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鸭牳洲第二电所全景(刘岳供图)

  1937年是刘家历史上一个“黑色”年份,这一年开始刘家企业从萎缩走向衰败时期。在1937年抗战开始后不久,刘崇伦、刘爱其被绑架而亡,这两人是刘家企业中的核心人物,使刘家受到重大打击。

  1939年,福州电气公司更受日军敌机8次重点轰炸,得幸的是办公大楼在炮火纷飞中得以“存活”。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民国28年(1939年)电话材料库被炸情形(刘岳供图)

  1941年、1944年福州两次沦陷,福州电气公司出现千万元的营业亏损,企业满目疮痍。此时,电气公司因严重缺煤,改用木材为燃料,但成本高、生产技术复杂,难以为继。

  1948年,电气公司因资金问题、外汇问题,种种原因被迫与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合并,真正意义上被官僚资本所吞并。

  自龙头行业电气公司被吞并后,“电光刘”工业集团的经营更加难以为继,迅速衰落。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05

  迎来新生:率先申请公私合营

  刘崇伟有3个儿子:永业、洪业、涛业。上世纪40年代后,刘氏祖业基本靠刘崇伟的三个儿子协力维持。

  福州解放前夕,当时,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前企图破坏各地电厂。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广大电力职工掀起了一场爱国护厂运动。

  中共地下党组织组织工人成立护厂队,并委托刘栋业(刘家人,解放后任福建省政协第一任副主席)联系到当时居住在上海的刘崇伟一家,开展统一战线工作,配合工人共同开展“保厂保饭碗”斗争,在电厂周边布起电网,24小时巡逻,严防死守大楼内的资产档案清册和电力配备,使阴谋妄想破坏分子望而却步,无法得逞。福州电业职工冒着被国民党飞机轰炸的危险,坚守生产岗位,抢修输电线路,及时恢复供电,有效保障了福州解放当天灯火通明。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刻有“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字样的铜钟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公私合营大势所趋,刘家在福州市领先向政府申请其家庭企业全部公私合营。1954年1月1日,刘家原产业之一的福州电话公司成为福州市全行业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由刘永业担任常务董事。刘家电气公司在1955年4月更名为公私合营福州电厂,由刘洪业担任经理。刘涛业任福州制冰厂厂长。其余附属或相关公司也陆续实公私合营。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福建电力博物馆展出的不同时期的电表

台江史志 | 福州“电光刘”(上)

  福建最早的国产电表(左)与最早的进口电表(右)

  自此,福州“电光刘”的家族式集团生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但刘氏家族经营近百年的20多个民族工业集团所培养的人才和所奠定的工业基础,都为新时期的福州城市发展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值得后人了解、记住、传颂。

  下一期,台江史志将继续讲述福州“电光刘”的家族传奇,侧重该家族的重要人物展开,敬请关注!

  (文字:蓝秀楠 摄影:叶诚)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