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瞭望 | 如何引导青年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这个地方的经验值得参考

2021-11-26 09:26:58  来源:新华社

  提高思政教育思想性、亲和力和获得感,摆脱“思政教育即课堂教育”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这一“第二课堂”

  福州市委、市政府动员各界资源,打造了思政教育“第二队伍”

  多方入手推动实践育人常态化,不断开创实践育人工作新局面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孟昭丽 吴剑锋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福州市近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搭建“好年华,聚福州”游学平台,引导全国学子到基层和实践中践行,有效解决了思政教育实践缺乏、保障不力的问题。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福州市市长吴贤德多次参加“好年华,聚福州”游学活动,并为参加社会实践的高校学生代表授旗,深情喊话青年学子“留在有福之州,同做有福之人”。

瞭望 | 如何引导青年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这个地方的经验值得参考

2021年8月4日,福州团市委组织来榕学子参观闽江学院 王聿 摄

  游学让实践来育人

  近年来,各地探索培育了一批优秀思政教师队伍投入课堂,以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提高思想性。然而,记者调研发现,思政教育理论学习仍与实践联系不够,一些学生存在“上课不抬头,实践不低头”的现象,离“入脑入心”仍存差距。

  如何提高思政教育亲和力和获得感?福州团市委书记陈浩认为,核心在于摆脱“思政教育即课堂教育”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这一“第二课堂”。今年暑期,福州团市委联合人社、文旅等部门创造性推出“好年华,聚福州”游学活动,为全国高校学子提供互动式、驻点式实践平台。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阮佳琪于活动中获得了在罗源县凤山镇人民政府实习的机会。两个月来,她参与了基层党建、疫苗接种、红色资源调研等工作。“与以往简单完成课题相比,这次暑期实践的最大特点,是给了我们到基层一线工作的宝贵机会,使我充分感受基层治理和乡村发展中的种种不易。”阮佳琪说。

  此次活动中,驻点式社会实践共提供了7646个基层一线、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岗位,引导学生在驻点单位开展为期不少于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许多青年在基层服务中深化了对职业理想的认识;走访式社会实践组织学子参观福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福州大学城、福州软件园等人才、产业集聚高地,围绕50多个发展主题开展实地调研;旅游观光式社会实践安排学子乘坐学生暑期旅游观光专线车,在20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中畅游福州。

  打造思政教育“第二队伍”

  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依靠高校,授课内容与实践结合少,同时仅靠高校资源有限。福州市动员各界资源,打造了思政教育“第二队伍”。

  福州市委副书记林建表示,“好年华,聚福州”横向联系团委、人社、文旅等部门,打造“青年爱研习”路线,安排青年学子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调研足迹,温习新思想;精心策划“扬帆好年华”“师说好年华”“茶话好年华”“创享好年华”等16场配套活动,开展了青年学子论坛、青年人才交流营,广泛邀请干部党员、道德模范及行业优秀人才与学子同堂交流,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队伍。

  福州团市委精心配备内含文创产品、福州人才政策宣传资料、茉莉花茶、文化衫、水壶等物品的“游学行囊”,提供涵盖应急医疗包、就医绿色通道及人身意外伤害险等服务保障;在交通、餐饮方面提供补助支持;联合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创新打造共享宿舍,为来榕学子提供游学保障;先后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来榕留榕就业创业系列配套措施,征集发布优质岗位,积极构建从引才到用才全流程的保障链条。

  与此同时,该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转化学习成果,实现多方共赢。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孔祥智告诉记者,福州市精心选题、悉心指导,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组织青年学子深入开展实地调研。

  福州市政府办副主任邓玉峰表示,围绕福州市“六个现代城”“五大国际品牌”“九大专项行动”,游学学子们撰写形成了227篇游学日志、299篇调研报告。

  推动实践育人常态化

  采访中,专家学子们建议,实践育人应通过推动实践育人常态化,不断开创实践育人工作新局面。

  一是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建立多类型、多主题、多形态的实践育人体系。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易佳乐表示,应深化游学活动内涵,提高游学活动品质,增强青年学子参与游学活动的黏性,让学生进入情境、解决问题、创造成果,进一步推动高校学子参与社会实践常态化。

  另外,壮大地方产业基础,深入挖掘地区龙头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提供优质岗位,发挥产业集群的“人才引力效应”,通过将丰富的生活故事、历史案例引入课堂,用开放发展的素材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充分挖掘各地文化资源,利用地方特色打造精品“第二课堂”,采取驻点式、沉浸式等方式真正深入到一线实践历练。

  二是强化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和服务保障,避免形式化。

  陈浩认为,改变社会实践“走过场”现象,重点应由校外部门加强指导和统筹,解决学生实践保障问题。一方面,可由各地团市委牵头各部门,对学生假期实践进行统一筹划,提供高质量基层实践岗位,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协同管理机制,促进部门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推动实践工作与城市发展、产业需求、企业要求紧密结合。

  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保障,配套完善青年学子在实习实践、就业创业、落地奖补、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降低实践成本,化解学生后顾之忧。

  三是注重实践育人实效,实现地方发展需求与实践育人双赢局面。

  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学斌表示,福州市将来榕游学的高校学子纳入青年人才数据库,充分了解青年学子需求,动态跟踪联系,协调校、地、企按需对接,组织开展“校园引才青年志愿者”活动,推动社会实践与引才工作相结合,学生得锻炼、地方得人才,实现高校和地方双赢。

  “实践育人需要高校和地方同频共振。”郭学斌建议,针对高校学子的强需求,地方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探索建立“人才驿站”“人才会客厅”等人才交流线下“门店”,加强“学习+服务”的理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校、地、企紧密合作和按需对接,统筹各部门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形成常态化的实践育人新局面。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