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焦点图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2021-11-25 11:16:34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管澍 林双伟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阮公祠正门竖着一块“八闽奉旨第一祠”的碑。

  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文 林双伟/摄

  福州2200多年的历史中,能享春秋二祭者仅有3人:无诸、阮弥之、王审知。福州晚报《闽海神州》栏目前天刊发《阮弥之事迹初探》,介绍这位开福建文化先河的先贤。记者24日了解到,位于晋安区前屿的“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近期已经修复,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福州文史专家、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介绍,阮弥之是福建历史记载中有具体事迹的第二人(第一为严高),开福建文化先河。

  汉晋以后,中原士民陆续迁闽。他们带来中原文化及生产技术,带动了福建地区的发展。阮姓世为衣冠之族,自河南陈留分迁于全国各郡邑,为南迁世家之一。

  南朝宋元嘉二年(425),阮弥之任晋安郡(今福州)太守。任上贡献主要有3方面:在乌山南麓择30多亩地,建20多间房,请中原名士和阮氏后裔来闽讲学,传播中原文化;福建时有洞夷海寇侵扰、互相仇杀,阮弥之化解仇隙,使主客各族的闽人与越人消除积怨,政清民安;教民稼穑,发动闽人垦荒造田,劝农劝耕。闽地由此变“行经万里,不见汉地”而为“家有诗书,市无斗嚣”。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阮公祠中门上额“钦赐葬祭忠惠阮公祠”勒石。

  元嘉十三年(436),阮弥之病卒。朝廷赠资政大夫,谥“忠惠”,钦赐祭葬,官设有春秋二祭,立祠主“忠惠阮公祠”。阮公祠最早位于乌山南麓,明万历七年(1579)倒塌,后迁至“归善里钱屿墩”(今晋安区前屿村)。

  记者看到,阮公祠正门竖着一块石碑——“八闽奉旨第一祠”,它揭示了阮公祠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重修。乾隆二十四年(1759),阮公祠奉旨重建,改二进为三进,帝赠“闽瓯师表”牌匾以旌其功。光绪年间,又重修一次,建筑风格一直沿存至今。

  阮公祠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大门北向,建筑一通三进,前门牌楼式砖砌高墙,开有三道拱形门洞,中门上额“钦赐葬祭忠惠阮公祠”勒石。整体风格雄伟壮观,祠厅建筑为木结构,硬山屋顶,穿斗式构架,其间梁、枋等施雕刻,两侧筑以砖土夹墙,具有福州地区传统风格。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阮公祠内部庭院景观。

  1993年,阮公祠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市文物局牵头负责,对阮公祠的屋面进行翻修,更新建筑及周边排水设施,解决了古建筑长期漏水导致建筑侵蚀的顽疾。

  记者了解到,阮公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正在推进,包括阮氏后人故居等在内的5座建筑已列入预保护古建筑名单,不得拆除破坏。除了进一步加强祠堂主体和相关文物保护外,市政府还在周边规划了1.6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计划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阮弥之后裔中不少分迁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南平等地,还有一部分旅居菲律宾、印尼、越南、日本、美国等国家。阮公祠管理者阮家彬介绍,阮公祠每年春秋二祭,正是海内外阮氏后裔回乡谒祖的重要时间,祠内刻着的十条祖训成为阮氏代代相传的家族基因。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八闽奉旨第一祠”阮公祠修复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