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增钦在制茶。
福州晚报记者 徐文宇/文 石美祥/摄
茶是中国老百姓串门送礼的常物,由古至今,它都是上席之选。福州茉莉花茶是花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属于再加工茶。宋代诗人江奎曾称赞福州茉莉花茶:“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
2014年11月11日,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日前,记者采访了福州茉莉花茶市级非遗技艺传承人林增钦,了解这种花茶的制作工艺。
茉莉飘香两千年
茉莉花于西汉传入福州,在福州已有2000多年种植史。福州话中的“茉莉”,便是汉唐遗音,声如“May Nay”,“美蕾”是也。
明清时期,福州人以茉莉窨制花茶,使其变成了滋养一方民生的经济作物。当时,闽江两岸家家户户有花田,民谣有言:“闽江河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轻瓦房,门前一田茉莉花。”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是一种用特种工艺造型茶或经过精制后的绿茶茶坯,结合茉莉鲜花窨制成花茶的传统工艺。
作为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已有千年历史。宋朝许多史料都记载了福州茉莉花采摘和茉莉花茶制作、品赏的过程。
清朝咸丰年间,慈禧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福州因此迅速成为全国茉莉花茶的窨制中心和集散地。省外名茶如安徽黄山毛峰、大方,浙江龙井、旗枪,江苏碧螺春纷纷调入福州窨制成茉莉花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