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奏响新时代强音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中共福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福州新闻网 掌上福州APP 专题报道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中共福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 榕城巨变

福州市卫健委:织牢健康网 群众有“医”靠

2021-09-25 12:05:13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文婧 严鑫

福州市卫健委:织牢健康网 群众有“医”靠

  福州市妇幼保健院(院方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林文婧 见习记者 严鑫

  70年前,福州人均寿命只有35岁,18个卫生机构、910张床位是全部医疗“家当”;今天,福州人均寿命达79.49岁,拥有4000多个医疗机构、4.11万余张床位。弹指一挥间,榕城发生沧海巨变,缺医少药、看病艰难的日子早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幸福生活。

  光阴流转,健康福州的崭新图景逐渐清晰,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卫生健康系统人员辛勤无悔的付出。群众所盼、职责所系,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是他们的不竭动力。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为抓牢“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当前,福州市卫健委坚持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同防”工作;一手抓卫生健康重点工作,全国首创“集成化医改”模式,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全方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让群众更有健康获得感。

福州市卫健委:织牢健康网 群众有“医”靠

  医务人员为市民采集咽拭子。记者 石美祥 摄

  疫情防控有速度

  全情战“疫”齐奔赴

  “请把口罩摘掉,嘴巴张大,啊……”在核酸采集室,“全副武装”的护士将拭子轻柔、迅速地伸进检测者口中,随后麻利地将拭子插入试管,消毒一圈完成收集,马上进行手部消毒。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可是一天却要重复成百上千次。

  开盖、吸样、关盖、上机,在临床基因扩增(PCR)实验室,“病毒捕手”不断重复以上动作,只为求一个结果。尽管室温低至16℃,他们身穿三级防护装备,依旧闷出一身汗,由于长时间戴着手套,双手被汗水浸至发皱泛白。

  “您有基础病吗?”“最近血压控制得怎么样?”“平日有对什么过敏吗?”……在新冠疫苗接种点,高度警觉的“护苗人”详细询问接种者的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以确保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可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些好习惯要继续保持,一旦有发热症状,尽快过来。”在各医院诊室,面对前来就诊的病患,医护工作者不厌其烦地重复以上提醒。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榕城的一道道防疫屏障正在医护参与和群众配合中迅速形成。默契的背后,离不开卫健系统人员的周密部署和医务工作者的无悔付出。

福州市卫健委:织牢健康网 群众有“医”靠

  福州肺科医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为患者送祝福。(福州肺科医院供图)

  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新阶段新要求,全市卫健系统紧绷防疫之弦,各方高效协同运转,加速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局面,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

  福州医疗系统从发热门诊到门急诊、病房,从就诊患者、家属到医院内部人员,正织密一张“疫情监测预警网”。其中,遍布全市的44家发热门诊、47家发热哨点诊室,成为冲锋在前的“监测哨”。

  与此同时,福州持续增强核酸检测和流调能力,全面落实常态化定期核酸检测,实施主动性核酸筛查措施,适时扩大覆盖范围。目前,福州市有核酸检测机构66个,覆盖所有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家。

  为尽快构建免疫屏障,全市常规免疫接种点已全部开放,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二甲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公立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全部增设新冠疫苗接种点。

  在疫苗调度上,市疫苗接种工作专班加强供需衔接,精准调配疫苗,确保疫苗供应与接种需求相匹配;建立“24小时值守、提前分配、来苗即配”工作制度,确保每一批次疫苗抵达福州后,第一时间逐级配送至接种点。

  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战“疫”仍在继续。“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会一直坚守在岗!”“看到检测为阴性,再累也值得。”……大家说,既然选择加入卫健系统大家庭,就当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守护群众健康。

福州市卫健委:织牢健康网 群众有“医”靠

  连江县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序进行核酸采样。(连江县教育局供图)

  集成医改有深度

  刷新群众满意度

  “在‘家门口’就能让大医院的专家看病,看好病、好看病不再是一件烦心事了!”不久前,福清市民陈先生在福清市第三医院顺利完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的主刀医生是福州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黄海和主治医师林勇。

  陈先生因遭遇车祸,致多发肋骨骨折并错位严重,同时合并血气胸,疼痛难耐。作为首批加入市二医院医联体的基层医疗机构,福清三院为陈先生认真检查后,立即向市二医院发出会诊请求。黄海和林勇应约而至,与福清三院主治医师邱燕武就陈先生病情进行会诊,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

  “手术的顺利完成,扩展了我们的外科手术范围,标志着我们对危重外伤病人救治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邱燕武激动地表示,相较传统治疗方法,该手术可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胸痛症状,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从“患者跑”变为“专家跑”,是福州医改的一大特色。2013年7月,市一医院在我省率先成立医联体,随后福州又相继组建了市二医院、精神卫生、肝病、皮肤、中医、儿科和结核病等7个医联体,实现三甲医院对县级公立医院和125家乡镇卫生院、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全覆盖。

  双向转诊、专家坐诊、技术帮扶、远程会诊……医联体发挥了越来越大的效用。像黄海和林勇一样的三甲医院专家,与基层频频互动,让患者拥有更多健康获得感的同时,也助力基层打造出一支支精兵劲旅。

福州市卫健委:织牢健康网 群众有“医”靠

  医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复诊。记者 邹家骅 摄

  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供给下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异地就医转诊制度逐步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全面推开……近年来,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福州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集成化改革,一项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药方开出,群众的“小确幸”变成“大幸福”,医院收入结构亦得到优化,医务人员有了更多获得感。

  来自市卫健委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市、县卫生财政投入年均增速达9.9%,高出同期财政支出增速3.7个百分点。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与2015年比,2020年全市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药费分别下降8.9%和23.7%,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患者满意率从81.4分提高到91.1分(省级统一调查),其中2019年位居全省第一,全方位推进医改“强基层”经验获评2020年全国基层卫生改革典型案例。

  进入“十四五”,如何更好地回应群众健康需求?福州有新解:立足省会特点,出台《福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集成改革实施意见》,在医改组织领导、公共卫生综合改革、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人才人事、分级诊疗、医疗保险、药品供应、财政投入等领域集中发力,构建12个体系策划48项改革任务,提升医改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这份既有深度又有质感的“健康答卷”令人期待!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实现福州卫生资源、医疗保障和居民健康水平等指标达到或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到2030年,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指标水平,为新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医改”经验。

福州市卫健委:织牢健康网 群众有“医”靠

  护士细心开展临终关怀。记者 池远 摄

  老年服务有温度

  健康需求不“迷路”

  “依伯,这几天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最近饮食、睡眠怎么样了?”“导尿管还通畅吗?”一番细心地询问后,眼前一抹白色的身影就忙开了——检查心肺功能、挂点滴输液、更换尿管、冲洗膀胱……

  这抹“白”,是福州市第六医院心血管科医生吴定。今年初,福州启动家庭病床服务试点,他便多了一重身份——家庭医生。半年来,他和护士何香云承担着市六医院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吴医生医术精湛不说,还事无巨细、特别热心,让我们倍感暖心。”眼见着床上的老父亲一天天从满面愁容到一脸笑意,市民石女士十分欣慰。

  定期帮行动不便的老人开药送上门,为卧床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忙碌,成了吴定工作生活的主旋律。“吴医生的到来,免了我们奔波之苦。最关键的是,他待患者如亲人!”提到吴医生,患者和家属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帮患者把病床“搬回”家中的吴定是福州众多家庭医生的缩影。自今年2月1日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启动以来,福州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医生签约对象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截至8月底,已有19家医疗机构开展试点。2021年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1家医疗机构进行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力争2022年实现家庭病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

  福州老人还可享受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在福州国德医院的老年康养中心内,医养结合部的医生护士每天查房,及时掌握老人们的需求。如果老人生病他们可以直接治疗,若病情较重,经家属同意会送到相应的科室就诊;如果夜间老人突发疾病,最快5分钟内可送到抢救室。

  “通过在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最大程度打通医疗和养老的‘绿色通道’,实现小病不离床,大病不离院。”国德老年康养中心董事长助理林伟说,医院还为入住老人提供多元的文化休闲、教育教学活动,尽力托起“最美夕阳红”。

  除了国德等较大型的养老机构外,中小型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与周边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结合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开通远程医养结合协同服务等方式,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福州市卫健委不遗余力,频频“出招”。除家庭病床服务和医养结合外,去年10月底,福州首个安宁疗护科在福州市第一医院开科,让生命更有尊严地谢幕。截至目前,全市已启动9家市、县级安宁疗护试点单位,覆盖9个县(市)区。

  有温度的老年服务,离不开医护工作者的助力,更需要顶层设计的加持。今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福州市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将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到2022年,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目标是到2025年,福州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公平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福州市卫健委:织牢健康网 群众有“医”靠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