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奏响新时代强音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中共福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福州新闻网 掌上福州APP 专题报道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我为群众办实事

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

福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2021-09-22 23:07:47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谢星星 林奕婷

福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小朋友在新投用的新店中心幼儿园战峰分部玩积木。记者 叶义斌 摄

  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 林奕婷

  “家门口建起食堂,吃饭不用愁,省心又健康!”

  “9月,家附近有新幼儿园开园,孩子可以就近上学,方便多了!”

  “10多年安置房都办不了证,这回看到希望了!”

  今年3月以来,福州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谈生活、聊发展,摆问题、找方法,一个个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和成效,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到最基层的群众中去,形成“急难愁盼”清单

  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意见呼声在群众中,办法经验也在群众中。

  “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在福州,全市上下早早明确一个方向——坚持到群众中去,弄清搞懂群众的“急难愁盼”。

  “多亏实践站志愿者上门,不然我的眼睛可能就不行了。”75岁老人邵敏点赞的是台江区茶亭街道洋头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社区里独居、孤寡老人较多,实践站志愿者主动上门了解群众的困难事、操心事。”实践站相关负责人说,在走访中,志愿者发现邵敏的眼疾不能再耽搁了,于是立即上报社区,同时向福建省仁德关爱慈善基金会申请救助基金,成功帮助他实施白内障手术。

  这是福州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成果。截至7月,全市各县(市)区基本建成街镇文明实践所171个,初步建成村居文明实践站2500多个,这些都成为福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联络站,打通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变成工作清单、任务清单。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开门问策、问需于民,领导干部率先示范,带头走访企业、深入社区一线、奔赴基层调研,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聚焦12345平台,梳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诉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征求意见活动,通过政务媒体、市属新闻网站等倾听群众声音;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实行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定期上门了解企业需求……一项项有力的实践,为福州更好地推出便民惠民举措打下了坚实基础。

福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到最突出的问题中去,拿出攻坚克难实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为了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福州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集中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为更好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以前出村没有公共交通,瓜果蔬菜不方便带去县城卖,现在农货可以‘出山’了!”4月7日,首班客车从塔庄镇林洞村发出,村民黄奇华难掩笑意,“班车通了,全村人都欢喜!”

  在闽清县,随着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县交通部门多次实地走访,征求村民意见,开通城关至林洞村的客运班线,切实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部门清淤力度很大,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今年夏天蚊子和苍蝇明显少了。”6月,家住祥谦镇三溪口河附近的居民黄春晖切实感受到河道清淤带来的利好,不禁为政府点赞。

  在闽侯县,祥谦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内河淤积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不等不靠,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治理河道,让百姓畅享清新环境。

  “小区外的湖头街支巷增设了停车位,24小时都能停,方便多了。”家住后县社区的居民蒋智多次向社区提的建议有了回应。

  在城区,市公安局关注群众停车难问题,强力推出24小时停车泊位、夜间停车泊位、限时10分钟等停车泊位,延长泊位夜间停车时间等系列举措,截至目前已在老旧小区周边增设4000余个停车位。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全市处处可见党员干部的攻坚身影,他们用脚踏实地的办法、科学有效的举措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凝聚推动福州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到最一线的实践中去,创新实用有效机制

  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也要着眼长远、完善民生和发展的体制机制。

  “左手拿材料,右手就办证。两个单位现场对接,我们省心又省力!”日前,在仓山区房管局安置房办证现场,完成办证手续的刘先生兴奋地竖起大拇指。

  今年上半年,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聚焦安置房办证程序多、过程长等问题,创新推出“一站式”安置房办证新模式,将办证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聚焦重点任务办实事,注重从体制机制入手。”在福州,这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的共识。无论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还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力求完善体制机制,为常态化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紧盯企业、群众各类“办不成事”问题,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开设“办不成事”受理服务专窗,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东街派出所在全市率先针对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延长服务时限,推出“三上门”制度等便民利民举措;市档案馆推行微信视频认证等服务方式,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机制,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年以来,一项项体制机制创新在榕城大地扎根生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更扎实的成效、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一件件实事,办进了万千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也办到了市民的心坎上。“我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群众的事情,还会一件接着一件办。

福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林少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