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山海情》凌教授原型林占熺:中国菌草遍植106个国家

2021-03-04 09:2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在普通大众的眼中,草是平凡甚至渺小的,但是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使得草不仅可以养菇致富,治理风沙,还可以用来发电造纸。半个多世纪来,林占熺一直奋战在科研和扶贫第一线,他带领中国菌草技术走出国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去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今年的除夕夜,作为热播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中凌一农的原型人物——林占熺亮相央视春晚,他的故事被观众所熟知。日前,中新社记者在福州专访了林占熺。

  【解说】坐在办公室内,78岁的林占熺依旧精神抖擞,认真地批阅着文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福建农民大量消耗木材生产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在一线调研中,林占熺关注到了这难以化解的“菌林矛盾”。于是,他开始思考,应该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菌菇种植之路。

  【同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我们的农户是贫困的,所以要等到种树,等到树长大以后来种菇,我觉得这条路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走一条自己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路子。以草代木,栽培这个食用菌。

  【解说】怀着这一想法,林占熺从零开始建设实验室,开启了他的菌草人生。1986年,林占熺终于成功发明了菌草技术。他迅速在福建省内开培训班,致力于推广该技术。

  【同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菌草扶贫它的特点,第一就是生态效益好,因为它这个是有利于生态平衡,不是破坏生态,这是第一。第二个是千家万户参与,千家万户能发展,第三的话呢就是我们已经把技术简化了,不同地区不同的地方都能用,然后这个效益比较高。它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都比较高。

  【解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脱贫,这也是中国东西部省份扶贫协作的开端。林占熺带着菌草,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一员,开始20多年的菌草扶贫之路。

  【同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当时)两块五钱的报名费为孩子读书都筹措不到,那我们现在这一个农户,当年收入几千块钱,整个他的生活状况就发生变化了。用我们菌草技术扶贫的地区的话,我们继续在技术方面协助他们巩固已有的扶贫效果。

  【解说】如今,菌草技术已大面积推广应用,成千上万农民增加了收入,林占熺也先后获得“全国扶贫状元”“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借助闽宁模式的成功经验,林占熺带领团队走出国门,菌草技术在中外减贫合作中架起了一座座友谊之桥,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同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人类历史上首次这么多人脱贫,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那我们所做这些就为世界脱贫提供了示范,提供了样板,而且提供了技术,并且为他们提供了9400多个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为这个“一带一路”的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解说】在林占熺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地球仪,这是学生送给他的教师节礼物,记者看到,地球仪上,学生们将菌草技术推广到的国家都贴上了标识。林占熺告诉记者,目前,菌草技术已推广至106个国家,有大批的国际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这项中国技术,菌草成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民生工程、扶贫工程、生态工程。

  【同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2020年教师节的时候送给我的,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这边学好本领,回到他们自己国家,造福他们国家和世界菌草产业发展做贡献。这个是很珍贵的礼物,当老师的,特别是这个技术我是发明者,看到学生能理解,这当然非常高兴。

  【解说】在福建农林大学的国家菌草技术中心,一块大理石上镌刻着“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字样。如今,菌草技术也从最早的“以草代木”养菌菇,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生物质能源与新材料开发等领域。而未来,它更重要的应用是在工业上。今年的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林占熺获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记者 吴晟炜 福建福州报道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