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人民日报关注福州:无燕不成年

2021-02-17 12:15:13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关注福州:无燕不成年

《人民日报》(2021年02月17日第07版)

人民日报关注福州:无燕不成年

一碗太平燕。记者 王崟欣 摄

  清晨,走进福州市三坊七巷的南后街,一阵阵木槌声此起彼伏。循声过去,只见七八个壮汉两两围住一个砧板,扎着弓箭步,挥舞手中的木槌,一槌槌敲打着面前的肉团。声声如鼓,吸引了很多人围观。

  为首的陈君凡是这家老字号——同利肉燕的第四代掌门人。据他介绍,他和工人们槌打的是“燕皮”,是制作福建特色美食——肉燕的重要原料。将猪肉经过千万次槌打,撒上上好的地瓜粉,一遍遍拍、揉、擀、抖,一张张薄如宣纸的肉燕皮就在陈君凡等人手上产生了。

  走进店里,一碗热腾腾的肉燕端上来,乍一看有些像馄饨。“肉燕是‘肉包肉’,馄饨是‘面包肉’,区别可不小。”陈君凡说。

  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顾问邱登辉介绍,“每到过年,福州人的餐桌上可以没有鸡鸭,但一定有一碗肉燕。肉燕圆头散尾,形似飞燕,寓意着团圆、吉祥。”

  历经传承,肉燕在福州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一碗肉燕中,如果再加上几颗鸭蛋,就成了家家户户年夜饭桌上的珍品,名曰“太平燕”。

  太平燕,就是太平宴。多了几颗鸭蛋的太平燕比肉燕更多了几分“压乱”“压浪”的意味,寓意着平安。因此,福州百姓是将自己祈求平安、团圆的美好愿望融进了这样一道菜里,也有了“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民间俗语。“只有这碗太平燕端上来了,一桌的年夜饭才算圆满。”家住福州市晋安区茶园街道洋下社区的退休老人方孝锋说。

  木槌声声,穿越时空。一碗太平燕也载满了游子的缕缕乡愁。

  陈君凡回忆,他第一次跟随福州小吃团外出巡演时,去的是日本。陈君凡从槌打燕皮,到烹煮肉燕、鸭蛋,再到把一碗热腾腾的太平燕呈上来,好几个老人走上前去拉住他的手,热泪盈眶,“多少年了,我都没有回到过故乡。”近20年来,陈君凡去过海外10多次,每一次都为当地的福州乡亲带去这道太平燕。陈君凡说:“对于身在海外的福州人,吃进嘴里的是菜,温暖的却是一颗满载乡愁的心。”

  2007年,陈君凡的女儿陈燕君接手铺子,不仅建起了工厂,还依托互联网,将肉燕送往世界各地。如今,在纽约的唐人街、横滨的中华街,都能找到一袋袋小小的肉燕,海外福州乡亲的乡愁从此多了一份舌尖上的寄托。

  (记者 王崟欣)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