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州市区“十四五”市政公用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21-01-27 09:29:28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孙漫

  福州新闻网1月27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记者26日获悉,由市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的《福州市区“十四五”市政公用建设规划》,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提出今后五年将重点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推动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行动纲要》部署,《规划》编制以“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为核心,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韧性安全、和谐宜居、绿色高效、智慧惠民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福州市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发展的“3421”行动计划(3个转变、4个重点、2项示范、1项应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

  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即日起,《福州市区“十四五”市政公用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文附后),欢迎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月10日前以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向市建设局提出。

  联系电话:0591—83361997

  电子邮箱:jhc1003@163.com

  通讯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南江滨西大道193号东部办公区8号楼1003福州市城乡建设局发展计划处(收)

  邮政编码:350007

《福州市区“十四五”市政公用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福州市区“十四五”市政公用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附图1: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

《福州市区“十四五”市政公用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附图2:快速骨架路网规划图。

《福州市区“十四五”市政公用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附图3:夜景照明提升规划图。

  一、建设目标

  围绕“十四五”时期全国基础设施体系化、品质化、绿色化、智慧化、制度化的发展方向,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蓝图,以“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为核心,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韧性安全、和谐宜居、绿色高效、智慧惠民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到2025年,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绿色化转型,充分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市区交通拥堵有效缓解;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0%;河湖水系水质主要指标好于V类,河湖生态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智慧化精细化不断深入,防洪排涝体系巩固提升,设施服务水平更加优质,美丽福州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二、建设思路

  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智慧社会建设、全面实现碳达峰的发展要求,采取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动基础设施各领域的整体优化,并提出“十四五”时期福州市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发展的“3421”行动计划(3个转变、4个重点、2项示范、1项应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

  三、建设任务

  转变一:绿色化低碳转型

  积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及碳达峰发展要求,配合制定福州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并完善低碳基础设施规划体系,从生活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生态降碳等方面做好支撑保障,加强设施低碳建设及碳排放监管。

  转变二:精细化城市建设

  制定完善多杆合一、管线数据更新管理等地方标准体系,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地下管线生态共生集约化建设,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系统提升城市韧性及安全保障水平。

  转变三:多元化协同共治

  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完善跨部门联合、多元主体分工协作管理模式,并结合污泥资源化、温泉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继续深化政府与市场合作,拓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同时,不断由政府单方行动向政府—学界—民间多方参与共同治理转变,让问计于民的城市建设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重点一:城市畅行发展

  结合福州绿色交通发展方向,从轨道网、高快速路网、公交线网及慢行衔接网等方面加强设施建设,保障城市绿色畅行发展。

  1.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至“十四五”末期形成环状+放射状线网格局,累计建成轨道长度达231公里,并结合轨道建设同步完善步行、P+R(驻车换乘停车场)、B+R(自行车驻车换乘停车场)等各类接驳换乘设施,采取以枢纽站点为核心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模式,培育公交换乘微枢纽。(附图1)

  2.依托东进南下空间发展,完善城区快速交通走廊,形成两环—四横—四纵快速路网格局,累计新增高快速路94公里。(附图2)

  3.加强城区环路间快速联络通道建设,加密过江通道、次支路,优化重要路段、节点及平面交叉口,构建与城市布局和组织功能相协调道路系统。累计新增城市道路400公里,道路网密度达到8.5公里/平方公里。

  4.结合大学城及滨海新城打造两个慢行示范区,依托老城区现状慢道基础,打造4条精品慢道。

  5.结合琅岐岛等区域开展智慧道路试点建设,改善公众出行体验。

  重点二:城市靓水营造

  1.高效的水源支撑保障。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针,强化用水过程管理,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城市,并从水源工程、供水设施、厂网互联互通等方面,优化供水格局,保障供水安全。积极推动用户端水质提升,完成市区200公里管网新建改造及5万户二次供水改造,试点推行直饮水。

  2.强化排水防涝体系。结合海绵试点,继续推进全域海绵建设,并有序开展防涝设施建设,确保“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联合水利及相关部门继续推进水库除险加固、高水高排、水系连通等工作,提升暴雨防御能力,并建立动态涝点治理机制,全面保障城市安全度汛。

  3.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污水厂新建、提标扩容,推动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并配套完成污水管网新建及改造工程,全面消除污水管网薄弱区。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排水管网改造进小区,加强雨污源头分流改造,助力内河水质提升。

  4.内河治理与长效保护。全面完成107条内河治理扫尾,有序推进大学城、马尾上下德、琅岐镇内河治理工程,加强属地化水污染防治。结合福建省万里福道建设,以福州城区百余条水系,串联城区滨河绿地、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塑造“百水千园”新空间,提供亲水、近水、邻水幸福河湖新体验。

  重点三:城市魅力塑造

  1.重塑闽都温泉金名片。对福州温泉进行差异化定位,形成“山城江海、五泉联动”总体格局,量身打造温泉项目,提供良好的温泉体验。桂湖打造生态山林温泉,老城找回老福州泡汤情结,“三江口+螺洲”、淮安营造都市温泉体验,滨海新城打造“海洋+”温泉。

  2.智慧赋能点亮美好生活。结合城市空间发展,构建“两核、两江、八组团、多节点”城市夜景照明空间格局,并结合榕城第一印象区、传统特色风貌区、现代特色风貌区、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及重要的桥梁设施提升照明文化内涵,挖掘城市夜经济潜力。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巩固道路照明基础,系统开展盲点暗区整治,加强多功能智慧灯杆布局应用。(附图3)

  重点四:城市共享建设

  1.依托两大区域性气源,加快推进市区双气源供应保障,配套完善各类燃气场站及管网建设,推动形成“福州天然气一张网”,并有序开展老旧设施、管网改造及燃气管网信息系统升级,保障燃气供应安全。

  2.结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有关要求,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及共建共享、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及机制体制等方面,系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结合仓山、马尾、长乐及闽侯,有针对性推进试验建设。

  3.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改造老旧供水、排水、燃气管网,补齐老城区管网建设短板,有序开展5G多功能灯杆及新能源充电桩应用,提升既有城区生活品质。

  4.积极落实国家、省、市闽台融合发展政策,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向连江县、黄岐半岛延伸,以加快黄岐半岛基础设施打造为依托,深度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

  示范一:滨海新城绿色低碳智慧示范

  重点推进绿色出行示范及生态海绵绿色示范,在新城建设时同步营造全方位多角度的绿色低碳人居环境。从直饮水试点推广、“海洋+”温泉建设及夜景照明核心门户三方面,凸显人文关怀,增强幸福体验。结合滨海新城建设同步建设CIM(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城市规划一张图、建设监管一张网、城市治理一盘棋;结合轨道、道路建设提供MaaS(出行即服务,多种交通方式一站式服务)全链条智慧出行服务。

  示范二:福州大学城生态健康活力示范

  加强对外交通联系、完善内部路网,提供坚强的水源支撑、排水安全保障,促进有效的污水收集处理及校园环境品质提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依托旗山湖—溪源江景观带、十里创客水街,加快绿道、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试点开展直饮水及一校一景照明提升,共建绿色生态学城,共享健康活力新城。

  一应用:以新基建对接新城建,数字化城市建管应用

  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为城市建设提供“常态”下的全面有效服务和“非常态”下的应急指挥、及时处理服务;结合现有信息平台,统筹道路、排水、给水、燃气等多个专业方向,建立完善基于CIM的数字市政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基础设施“规—建—管”的标准化管理。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