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现代渔业增效 临港产业强链 滨海旅游提档

连江:倾力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

2021-01-05 13:38:1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文婧

连江:倾力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

夜色下活力四射的黄岐。(连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叶建隆

  作为中国水产第二大县、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海带之乡,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县份之一,坐拥238公里绵长海岸线,连江的发展与海洋密不可分。进入新时代,海洋更是推动连江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连江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蓝色经济助推城市发展高颜值,更刷新着连江向海而行的新高度:“振渔1号”“福鲍1号”“泰渔1号”“定海湾1号”等深远海机械化养殖平台助推现代渔业升级;全国第三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落户,当前正在粗芦岛紧锣密鼓建设中;可门港港区拟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千亿港口,以申远新材料为龙头的临港产业群挺起发展脊梁;环马祖澳旅游区加速崛起,筱埕镇入选2020年福建“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闽台旅游产业合作再添新亮点。

  “十三五”期间,连江立足现有资源禀赋,不断夯实发展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进入“十四五”,连江以更加坚定的担当作为,夯实海洋经济底盘,倾力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

  听!在连江广袤的海洋新牧场上,耕波犁浪新牧歌正唱响……

连江:倾力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

“振渔1号”。记者 叶义斌 摄

  创新驱动 现代渔业提质增效

  连江海域面积达3112平方公里,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如何打好渔业牌?连江首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引领渔业机械化革命作答。

  乘着“海上福州”的东风,连江向海淘金,“振鲍1号”“振渔1号”“福鲍1号”相继启用,开拓了全省海洋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也为中国渔业现代化提供基层实践论证。

  风从海上来,创新因子向内扩散。连日来,连江黄岐镇福建鑫丰船业公司内,机器轰鸣、焊花四溅,连江县本土企业研发的深远海海鱼机械化养殖平台——“定海湾1号”即将完成浮箱合龙和桁架建设,待调试好通信、电路、电气及监控设备后,即可入海造“牧场”。

  2020年11月中旬,连江首个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泰渔1号”建造完成并下水,接下来还将有7个养殖平台陆续在定海湾和黄岐湾海域安家。

  创新驱动,让连江渔业从近海走向远海、从粗放走向精细,高效智慧的养殖方式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让连江海上“良田”愈发肥沃,前景一片光明。

  在粗芦岛,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核心区母港一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朝着建设三产融合发展的千亿现代渔业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

  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2019年6月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是继浙江舟山、山东荣成之后全国第三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为连江全力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远洋渔业集散地又打开一扇门。

  “基地总体建成后,可实现总产值约200亿元。”基地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表示,力争经过9年建设发展,年靠泊服务远洋渔业及相关船舶达600艘,远洋生产量40万吨,远洋渔获进关量100万吨,实现我省远洋渔业产量、产值新突破,助推全省远洋渔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连江还着重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开工喽!”生产的号角吹响,充溢着大海味道的胶原蛋白粉从全自动生产线输送下来。2020年5月,一度因疫情沉寂的宏东海洋生物产业园重现活力。

  宏东海洋生物产业园为宏东远洋渔业产业园一期项目,位于连江浦口镇东浦工业园区,总投资3亿元,对海洋资源进行高值化开发,研发、生产海洋硫酸软骨素保健品、鱼油制品、磷虾制品、生物钙及其他海洋多肽和多糖类等。“一期全部投产后,将年产100吨硫酸软骨素和200吨胶原蛋白。”宏东海洋生物产业园有关项目负责人陈燕介绍,硫酸软骨素、源丰鲍鱼精深加工两个项目已投产。其中,硫酸软骨素项目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主要利用软骨鱼鱼骨,研发生产海洋硫酸软骨素及胶原蛋白,实现蓝色海洋产业链的延伸;源丰鲍鱼精深加工项目主要是帮助解决连江鲍鱼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问题,主要加工产品为冻鲍、干鲍和休闲食品,全面投产后可以解决连江20%的鲍鱼加工需求,提高连江鲍鱼产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未来,宏东计划整合远洋渔业资源,整合周边较为松散的水产业供应链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现代渔业产业集群,助力连江渔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连江:倾力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

黄岐湾外海带养殖示范区,养殖户正在查看海产品长势。记者 邹家骅 摄

  全域视角 滨海旅游方兴未艾

  连江向海、碧海银滩,238公里海岸线串起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黄岐国家中心渔港、安凯奇达摄影基地等滨海风光;马祖环海、海天一色,36个美丽岛礁串起南竿聚落、北竿壁山、东莒灯塔及蓝眼泪、地中海岸、坑道据点等海岛风情。

  “到连江走走,去马祖逛逛,4.8海里,25分钟!”2015年12月底开通以来,“黄岐—马祖”航线成为环马祖澳旅游区的纽带。短短25分钟航程,为两岸人民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搭起一座便捷的桥梁,推动两岸共建“一日生活圈”。

  从福州市区出发,沿着滨海大通道一路驰骋,约1小时后便来到“福州最美海湾”——连江筱埕镇定海湾。渔夫集市是筱埕非常具有滨海特色的交易市场。这里每天营业额达2万元,是当地村民的“钱袋子”,也是游客喜爱的海鲜集市。

  前不久,筱埕镇入选2020年福建“全域生态旅游小镇”,这意味着,“吃、住、行、游、购,娱”在这个滨海小镇可轻松实现:白天,游客可以在“牡蛎之乡”蛎坞村,当个惬意的“海钓客”;或到“中国水下考古摇篮”定海村,逛逛富有福建特色的定海古城。傍晚,到“中国海带之乡”官坞村,体验灯光诱捕鱿鱼;或到定海的海鲜大排档,品尝现捞现煮的海鲜。夜晚,休憩在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或者渔夫岛的特色民宿。返程之前,在蛎坞渔夫集市采购新鲜上岸的生蚝和小鱿鱼。

  在连江县大力支持下,筱埕以滨海特色旅游为突破口,加快建设高端滨海度假旅游区、海洋体验休闲旅游区、古城文化旅游区、滨海农业观光旅游区、海洋特色商贸旅游区,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窥一斑而知全豹。当前,连江以入选首批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整合黄岐半岛和闽江、敖江入海口沿线旅游资源,打造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区,建设海洋特色小镇,打造融“游马祖、逛黄岐、赏茶山、观闽江、泡温泉”于一体的旅游名县及“海洋会客厅”,助推全域旅游迸发蓬勃生机与活力。

连江:倾力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

福建神华罗源湾电厂新建工程。记者 叶义斌 摄

  “链”式效应 临港产业筑起生态圈

  连江龙头产业脉搏强劲,临港产业集群成链,通过激发“链”式效应,可门港区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千亿级园区“航母”蓄势崛起。

  在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申远二期年产40万吨聚酰胺一体化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其中1条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生产线已投产。

  龙头舞,龙身动。申远的稳定生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距离申远二期不远,申马环己酮二期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景象。该项目是延伸申远己内酰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亦是申远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申马二期2020年6月正式动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桩基建设,进入土建施工阶段。生产己内酰胺下游产品聚酰胺的聚合装置已于2020年四季度投产,绿色纺织产业园项目即将动工……一环紧扣一环,产业园内,整条产业链在加速奔跑。

  通过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恒申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以商招商,吸引上下游多家企业落户园区,为连江“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提供强大引擎。日前,恒申集团代表15家全球重要合作伙伴与长乐区、连江县签订10个重点产业项目组团投资协议,总投资达16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恒申集团将新增产值247亿元。

  “这批项目落地后,我们将建成以申远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为中心,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发展的综合生态园区。”恒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实现从单个产业链到产业生态圈建设,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投资,从化工化纤到高端新材料发展的转变,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产值破千亿、市值破千亿、营收破千亿的“三个千亿目标”,助力福州市产业转型升级。

  蓬勃的发展力量也在连江西北经济区涌动。路网、水网、电网、防洪排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如火如荼,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补齐短板,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

  连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叶万斌介绍,园区内产业大道、区间路、兰云路、沿溪大道等路网正加速推进,同时打造一座日供水量2.5万吨的水厂、6公里长的污水管网、一座220千伏变电站,整治建设7条河道溪流,以及平整7500亩土地等。

  连江西北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南北端分别设有飞石互通、丹阳互通,南靠福州绕城高速、东靠沈海高速,新、旧104国道过境。黄金位置发挥“黄金”效应,园区已吸引正祥农产品现代物流园、普洛斯(连江)物流园等5个物流项目落地,福州物流城也有望落户,为连江布局现代物流产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说连江海洋渔业“十三五”

连江:倾力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

吴世耀/图表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