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2021-11-11 11:03:49来源:台江史志微信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宋代诗人龙昌期的这两句诗,描绘的正是古时福州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五口通商”之后,福州台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更是成为福州商业中心,素有“黄金地”“聚宝盆”之称,上下杭一带商号林立、百业俱兴。

  今天的主角,便是被誉为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之一的益兴布行,以及它的经营者邱华玉家族。为了更详尽、真实地呈现益兴布行的发展历程和邱氏家族的故事,台江史志编辑部一行近日走访了益兴布行创办者邱华玉的后人,听他们讲述那一段辉煌与荣誉。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氏后人:邱培建(中间讲述者,邱华玉长子,1945年生)、邱祥龙(后排右,邱华玉小儿子)、秦振强(后排中,邱华玉小女婿)、邱石(后排左,邱华玉小女儿)。

  兄弟来榕 始创“福裕美”

  邱华玉的老家,位于泉州永春五里街镇马洋山半山腰的村落,他的祖父邱信道是个经营山地作物的农户。邱信道有三个儿子:邱惠济、邱龙泉、邱固轩。邱固轩生有五男,除三子、五子年幼夭折外,长子邱贞潘、次子邱华弥(贞坚)、四子邱华玉(贞炼)都很有做生意的才干。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培建在讲述家族故事。

  从邱信道开始,每天将家里种植的茶叶、水果、山芋等农作物运到集市上卖,换回日常生活用品。

  打拼几年赚到“第一桶金”后,邱信道和三个儿子在五里街建了一座厝,挂牌“荣德堂”,经营土特产、干货和蜡烛油生意。

  前屋做买卖,后屋住家,邱信道在荣德堂大堂中央的屏风上挂上“邱氏家族训”牌匾,嘱咐后人要遵从并传承祖训待人接物、办事做人。

  虽然五里镇街是货物的集散地,但毕竟地处山区,客流量少、市场小,于是邱华弥、邱华玉两兄弟便把目光投向更远、更大的省城福州市场。当时的福州是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商机蓬勃。邱家兄弟将山区土特产贩往福州销售,又把福州的小商品贩回永春。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氏兄弟:邱华弥(左,1940年去世)、邱华玉(右,中年照片,1980年去世),邱培建供图。

  1919年,邱华弥、邱华玉决定迁居福州。当时,邱华弥26岁,邱华玉16岁。

  刚到福州时,邱氏兄弟先租住在上下杭南园巷,打出商号“福裕美”,先以小本经营土特产,从闽北采购香菇、笋干、桐油、毛边纸等山货,沿着闽江漕运到福州,经加工后售往闽南、上海、香港乃至东南亚等地,再从上海、香港等地采购棉布、棉纱等日用品在福州销售。

  后恰逢上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经历了大发展的黄金年代,邱氏“福裕美”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便改商号为“永兴行”,期望家族产业“永远兴旺发达”。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氏后人根据相关史料讲述家族发展状况。

  开办布行 渐成“新三杰”

  靠着紧握商业先机和诚信经营,邱氏兄弟生意颇顺,逐步在福州站稳了脚跟。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后,邱氏兄弟购置上杭路117号(旧址172号)大宅,后门在金源巷1号-2号,前后共六进,沿街为店面,后有居室和仓库。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目前金源巷在围挡修缮。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华灯初上的下杭路。

  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邱华玉将目光瞄准在“衣食住行”的“衣”这一民生基本需求。于是,邱华玉开始了解棉布市场和学习经营门道。

  同时把在永春的邱觉民(又名邱祥堪,邱华玉大哥邱贞潘的儿子)接到福州私塾(即南郡会馆内,今上下杭幼儿园)读书,培养下一代人才。由于人手紧缺,邱觉民来福州只念了三年书就被派往闽北、闽南、上海、香港等地,押运货物,熟悉人脉,了解市场行情,家族第四代人从此走上从商的道路。

  正当邱家踌躇满志地向棉布业进军,准备大展宏图时,抗战爆发,继之1940年邱华弥因病去世,举家哀痛。家族商业重担压在邱华玉一人身上。

  邱华弥去世后,海军元老萨镇冰曾为其撰写了284字的墓志铭,由书法家陈曦书写。

  1941年,家族决定由邱华玉主持商务,邱华玉、邱陈英(邱华玉二哥邱华弥之妻)、邱觉民三家参股创办“益兴布行”,由邱华玉任总经理,经营机制棉布、棉纱生意。

  益兴布行位于上杭路172号,对面即是建宁会馆(建郡会馆)。布行共有二座六进大厝,根据邱家提供的资料可一窥全貌。第一进,面向上杭路。前后厅,前厅是营业厅,后厅是看样厅,左右两旁是办公室。第二进是布仓库。第三进住邱家家眷。第四进为花厅、水井、厨房。五、六两进在下杭路金源弄,也是住家眷,后第六进改建为二层房屋作为仓库。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益兴布行建筑平面图(邱培建供图)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祥龙根据其兄邱培建的记忆绘制的邱氏老宅(即益兴布行)建筑的局部。(邱培建供图)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益兴布行至今尚留存的老家具。花厅桌椅(上)由邱祥龙保留,另两套座椅(下)由邱培建保留。(邱培建供图)

  然而,益兴布行在初创时即遭遇抗战乱世,尤其是抗战后期福州两次沦陷,商贸活动举步维艰。

  福州第一次沦陷时,邱氏家眷及布行多数人员到乡下躲避,只有邱华玉与几个工友留守。日本兵查到上杭路172号,见大门紧闭,后因汉奸告密,带路从后门下杭路金源弄进入,盘查并打伤邱华玉,由于查不出什么,日本兵只好悻悻离去。邱华玉受皮肉之苦,有惊无险度过一难。

  福州第二次沦陷时,益兴布行幸运地躲过“三劫”。

  一次是从上海采办的棉布走水路经三沙港转运到福州,船刚到三沙码头,日本兵追来鸣枪要查扣船和货,押货员工机灵地开船驶离码头,躲过一劫。

  第二次是从上海采办的棉布放在码头库房,遇日本飞机轰炸,一颗炸弹炸中库房,幸运的是炸弹卡在屋梁没有爆炸,躲过第二劫。

  第三劫是抗战后期,满载从上海采购布匹的货轮被日本军舰劫持到台湾,噩耗传来,全家惊恐万状。几天后,抗战胜利了,货轮从台湾平安驶回福州。

  为了庆祝抗战胜利,福州民众家家户户赶制新衣裳,从上海采购的布匹很快销光。

  躲过这三劫,益兴布行保存了实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邱华玉继续做棉布生意,还在上海河南南路与金陵东路交叉处紫金街(旧址,老上海人称老北门懿德里8号,左邻大世界,右邻外滩,在当时的法租界内)开设“建兴申庄”,由侄儿邱觉民等人经营,采购布匹、棉纱等发往福州。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中年时期的邱觉民(邱培建供图)

  邱华玉经商遵守诚信理念,宁可自己吃亏也要诚信于人,上海棉纱厂家将最新花色的棉布赊账批发给“建兴申庄”,福州总行回笼资金后按期汇往厂家,在上海滩赢得好口碑。新花色的棉布很抢手,在福州赢得头彩,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1945年到1951年,是益兴布行发展的鼎盛时期,资本迅速积累,实力雄厚,被誉为双杭棉布纱行资金最雄厚的“新三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益兴布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转而经营棉布零售店并投资建立福州蜡纸厂。

  1956年公私合营后,邱华玉被安排到光中棉布店副主任,1963年退休。他于1980年11月去世,享年78岁。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华玉(前排右三)生前最后一张全家福。(邱培建供图,右二为邱培建)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培建退休后,大部分精力用在整理家族的相关史料。层架上一摞一摞的书卷,都是他精心汇编而成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因为住在名湖豪门小区,于是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名湖工作室”。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培建在工作室里整理家族史料。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氏后人多年来撰写家族故事刊发在多本书籍报刊上。

  诚信经商 多有善举

  采访中,邱培建提到:在整理家族史料的过程中,他逐渐领悟到“闽商精神”的特质。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传统儒家思想、“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因此,在半个多世纪的商海沉浮里,邱华玉始终身体力行,也成就了他在商界和乡邻的口碑一直很好。

  邱华玉热心教育与慈善事业,捐赠巨资兴办私立南郡小学(现上下杭幼儿园),并任南郡小学董事会董事。当时福州的另一所名校福商学校(今福州四中前身)由罗勉侯创办,邱华玉也慷慨捐资。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华弥去世后安葬在闽侯永丰村杜坞山,为感念乡民淳朴,邱华玉于1946年在当地独资修路造桥,造福乡民。

  据邱培建回忆: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一部分解放军战士留宿在益兴布行,邱华玉一家热情接待。他清楚地记得解放军战士用他家“老虎灶”蒸干粮饼,离开时还给他们家留了一块,吃起来硬硬的;还有解放军站岗执勤、睡在地板上的场景,也都历历在目。

  他还说道,1951年,响应国家号召,邱华玉捐巨资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邱祥龙展示他为父亲邱华玉写的赞诗。

  严教子孙 贤达辈出

  从邱华玉的子女口中得知,邱华玉平日言语不多,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子女严格教育,邱氏“益兴布行”大宅第三进的屏风就写有《朱子治家格言》,他要求子女晨昏诵读并时常考问。

  “克勤克俭,不求奢华,踏实做人”,这十二字,是邱华玉对子孙们最深切感怀的教诲。正是由于邱华玉良好的家教,邱家子弟个个励志,学有所成。高级工程师、教授、主任医师、学院院长、全国劳模......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进取,为国家与人民贡献自己的才能。

  后世贤达

  邱华弥之女邱翠屏任武汉给排水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次子邱培基任福州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三子邱锦辉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四子邱瑞贤任中学高级教师;三女婿朱士龙任武汉给排水设计院教授、高级工程师。

  邱华玉之女邱如卿任福建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其子邱培建毕业于厦门大学,任中学高级教师。邱华玉的女婿也很优秀,二女婿王和鸣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省中药研究院院长,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小女婿秦振强是全国劳动模范,曾任中国人民银行福建分行副厅级巡视员。

  邱觉民之女邱志萍任上海银行系统高级经济师,其子邱志中任上海电信系统高级工程师。

后人回忆益兴布行兴衰:双杭地区棉布纱行业“新三杰”

  采访结束后,邱氏后人在小区内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邱祥龙、邱培建、邱培建的外孙女、邱培建的爱人、邱石、秦振强。

  从第一代邱信道到第三代邱华弥、邱华玉兄弟,再到第四代邱觉民,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在百余年的“生意经”里,邱氏家族始终以“诚信”为本,且致富后不忘本,急公好义。

  邱氏后人也恪守祖训,做事先做人,虽没有再经商,但在其他领域里依旧熠熠生辉。

  (摄影:叶 诚 参考资料:《台江工贸名家》、福州晚报,本文文字内容邱培建亦有贡献,特此说明。)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