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吴孟超:闽清之子 民族脊梁

2021-07-06 11:06:41  来源:新闽清微信
  

  5月22日,闽清,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城市上空。对于闽清人民来说这是个无比悲伤的日子,当天13时02分,优秀共产党员、闽清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闽清之子 民族脊梁

吴孟超:闽清之子 民族脊梁

  家乡人民前往吴孟超院士馆悼念。 刘文辉 摄

  在得知吴老去世的消息后,家乡人民第一时间自发前往云龙乡后垅村吴孟超院士馆悼念,给吴老塑像献花,馆内设立吊唁厅,接受群众吊唁。

  吴孟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上世纪50年代,肝脏还属于手术禁区,经过探索钻研,吴孟超创造性地提出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同步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肝脏外科发展道路。

  吴孟超曾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治病救人78载,吴孟超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推动中国的肝病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直至97岁,吴孟超仍坚持每周做两三台手术。“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一副挽联总结了吴老的一生。这是医者仁心,也是一名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挚爱守护。

  赤子侨心

  在国家需要中实现人生价值

  “回国,学医,参军,入党,这四条路的正确选择才让我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吴孟超庆幸自己的选择,也用妙手仁心诠释着肝胆相照的爱国爱乡情。

  吴孟超5岁时,跟随母亲前往马来西亚诗巫,投靠在那里靠割橡胶谋生的父亲。由于家庭贫困,吴孟超主动承担家里的劳动,念初中的时候,他上午割橡胶,下午念书,协助父亲撑起这个家。而正是在那段时间,他把割胶刀玩得飞舞,这就算是最早的“手术训练”。

  1939年夏,吴孟超即将初中毕业。按照当地习俗,需要由校方和家长出资安排学生聚餐。当把钱收齐之后,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这个建议得到全班同学的拥护,于是这笔抗日捐款,通过陈嘉庚的传递,送往抗日根据地延安。谁也没想到,不久后,他们收到了一封署名“朱德、毛泽东”的感谢电。这封电报像烧红的烙铁一样,在吴孟超年少的心里烙上了红色的印记——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

  1940年,吴孟超与五名同学经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从云南入境回国,投身抗日。由于战争封锁,无法到达延安,吴孟超只好在昆明求学,他与夫人吴佩煜的姻缘也缔结于此。1943年两人同时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从此走上了“医学报国”之路。抗战胜利后,同济大学回迁上海,吴孟超结识了恩师“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1949年,刚毕业的吴孟超前去华东军区人民医院应聘外科医生,主考官郑宝琦慧眼识才录用了他,由此一颗国际肝胆外科新星冉冉升起。

  坚定信仰

  7年19封入党申请书表初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万物复苏、蓬勃向上的氛围,让吴孟超心中信仰的火苗越燃越旺。到医学院上班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然而,由于归侨身份,第一次入党申请并未获批。不过,他对此毫不气馁,而是以一封接着一封的入党申请书,向组织汇报思想。此后7年时间,他连续递交了19封入党申请书,也在一笔一画间不断深化自己对党的认识、对组织的无限向往和忠诚。

吴孟超:闽清之子 民族脊梁

  闽清青少年参观院士馆。福州日报记者 池远 摄

  1956年春天,根据新政策,吴孟超终于通过了入党审查。3月28日这一天,在党旗前,他光荣地举起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他对党的信仰从未动摇。同年6月12日正式参军,被授予大尉军衔,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军医,随后又成了一名主治医生。

  1959年吴孟超带领“三人小组”提出了肝脏的“五叶四段”理论,第二年,主刀完成全院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1963年,率先突破肝脏外科“禁区中的禁区”,成功进行世界第一台中肝叶肝癌的切除手术,之后还相继开创并提出了符合中国人体质的肝脏外科手术的一系列基础理论与临床技术体系,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就这样,吴孟超和他的团队一步一步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水平提升至世界前列。

  报效桑梓

  与家乡人民“肝胆相照”

  吴孟超的一生波折起伏,每一个人生的关键选择都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家乡始终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通了新路、盖了新房、村民们看病越来越方便,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让他振奋的好消息。他总是说,渴望能为腾飞的故乡做点什么,为故乡报效绵薄之力。”吴孟超的堂弟吴孟桃说,“每次和他交谈,他总是会问起家乡的发展情况,他说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时时刻刻牵动他的心。”

吴孟超:闽清之子 民族脊梁

  吴孟超院士家乡的秋天。 陈益新 摄

  后垅村支部书记张延安告诉记者:

  “吴孟超院士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吴老族亲告诉我,我们家乡要修建京福高速路时,当时有两个方案,一是要拆吴老的祖厝,二是要砍断几百年的大榕树,征迁工作队找到了吴老,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他当时说的话,他说‘树活几百年不容易,树大我小,我为国家让道,一切都要以国家建设为主。’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敬佩。”

  “一直以来,吴老对于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闽清县总医院院长黄勤贵回忆,早期,吴老给闽清捐赠了照光机、拍片机,还有一些常规的设备,后来在闽清县总医院病房大楼建设期间,吴老曾三次来到现场指导医院建设,询问医院建设中的难题。“吴老尤其关注家乡人民的身体健康,这些年还致力于推动闽清县的肝病防治工作,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家乡基层。”黄勤贵介绍,2018年,吴孟超院士专家工作站落地闽清县总医院,该院每年获得专项资金支持,赴全县各乡镇开展肝癌早筛早防,以及肝病防治。

  关于闽清,吴孟超院士曾说:

  “我是闽清人,我感到非常骄傲,这次回来以后非常高兴,看到家乡发展的非常快。”美食应该是每个人都难以割舍的乡味了,关于闽清美食,吴老记忆最深的是:“从小我就爱吃粉干,自己做,我爸爸就做粉干,把这技术带到马来西亚。”

  2017年、2018年采访吴孟超院士画面 闽清县融媒体中心 摄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99岁的吴孟超院士走了,在浩渺的宇宙却有一颗编号为17606号的小行星,他就是被国际组织批准永久命名的“吴孟超星”。仰望星空,吴孟超精神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指引着我们,迈向又一个百年的辉煌。(记者 毛淑文)

【责任编辑:李琳珊】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