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闽台携手,让古建筑重焕光彩

2020-10-15 09:13:38  来源:福建日报
  

闽台携手,让古建筑重焕光彩

两岸业界专家通过视频连线分享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经验与做法。

  ■新闻话题

  闽台传统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在台湾散落着许多源自闽南的古建筑,它们既是闽台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也是闽台情感联系的纽带。近日,2020年海峡两岸古建筑交流研讨会在福州、台北两地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同步举行,来自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等两岸16所高校及13家建筑行业协会、单位的近150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高校师生“屏对屏”,共同探讨闽台古建筑的文化渊源、保护传承及活化转型。

  ■特邀嘉宾

  戴志坚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会长

  谢必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李乾朗 台湾艺术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徐裕健 台湾华梵大学智能生活设计学系教授

  杨宝华 福建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台籍教师

  守护古建筑的文化温度

  记者:闽台古建筑最大的特色是什么?闽台携手保护与传承古建筑的意义何在?

  戴志坚:由于台湾早期移民主要来自闽南地区,因此,红砖古厝的闽南派建筑是台湾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不过,在风格、流派上,这类建筑又因地域不同有所差别。比如,泉州派建筑的用料修长,瓜筒多呈瘦长的木瓜形;漳州派建筑的用料粗壮,瓜筒多呈圆肥的金瓜形。台中雾峰林宅、台北板桥林宅就是漳州派的建筑风格,台北艋胛龙山寺、鹿港龙山寺则是泉州派的建筑风格。由此可见,在闽台古建筑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以福建文化向台湾地区延伸为主流,而闽南文化是最主要的影响源。这些相似的古建筑向世人揭示了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文化历史渊源,值得两岸民众共同守护。

  李乾朗:台湾古建筑除了具有闽南派特色外,也受到福州派、客家派等其他福建派系民居建筑风格的影响。比如台中雾峰林宅的花厅,就是典型的福州式屋架;新竹县北埔天水堂姜屋、屏东县佳冬萧屋等客家古建筑,虽呈现出南北各异的在地化客家建筑风格,但宗祠、公厅等都再现了客家人家族聚居的特点。闽台共同保护好有历史渊源的古建筑,就是在传承文化、守护历史,让更多台湾民众意识到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谢必震:早期台湾许多闽南派建筑的木材、石材、砖瓦等建筑材料都是从闽南运送过去的,有的石雕甚至是在福建雕好之后再运到台湾安装。因此,台湾古建筑上的装饰,无不深深地烙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比如,许多反映忠孝廉节的民间传说故事被浓缩在古建筑的石雕、木雕、泥塑、彩绘、交趾等装饰艺术中,既体现了老百姓对中华传统美德及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起到警诫后人的作用。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已注入心田,成为共同的文化认同,它是台湾文化的根脉所在,是“台独”分子抹杀不掉的。

  当城市建设遇上历史古迹

  记者: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城市记忆的灵魂所在。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戴志坚: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应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三原性”——原材料、原工艺、原设计。比如,修复时要坚持木、石、砖、土泥等原汁原味的材料,如果用了现代的水泥、铝合金等材料,就把文化遗产破坏掉了。对于普通的古建筑,则可以借鉴现代科技手段让古建筑得到合理保护,比如利用钢柱钢梁来强化古建筑的结构等。事实上,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并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反而会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增加城市的内在魅力。闽台之间历史渊源深厚,在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中有很大的合作空间,闽台业界应加强沟通与交流,传承共同的建造技艺。

  李乾朗:台北府城的北门叫作“承恩门”,落成于1884年。从1977年至2016年的39年时间里,这座历史古迹的北面一直被高架桥挡住。直至2016年,这座高架桥才在各方呼吁下拆除完毕,使“承恩门”重现往日风采。因此,当都市建设遇上历史古迹,应当首先注重一座城市的人文价值,因为它承载了一段城市的历史,这种特有的价值不应受任何政治意识的影响。如果城市开发时遇到了不得不移动古建筑的情况,应该将原有的材料拆卸下来,再移动到合适位置重组,尽力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徐裕健:古建筑的修复与利用是解决都市可持续发展力量的出口。如果在城市的发展中,能建立科学规划体系,充分保护好古建筑,古建筑就能成为讲好都市故事的户外博物馆,从老宅变成都市发展的新力量。当然,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仅靠地方政府投入是不足够的,还要发动民间力量,共同去开展社区营造,找到共同的归属感。

  活化古民居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近年来,福建不少地方引进台湾乡建乡创团队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古建筑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实现活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谢必震:无论是传统古建筑本身,还是附着在古建筑上的装饰艺术,都可以变成文化创意产品,比如扇子、杯子、T恤、书包等,这不仅丰富了乡村振兴的内容,也传承和传播了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台湾有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两岸乡建乡创团队要多沟通多交流,让福建丰富的古民居资源实现“历史再现、文化再生”,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徐裕健:台湾乡村社区营造起步较早,最主要的经验是活化,包括活化古民居、活化村街巷道、活化传统产业等。以活化古民居为例,乡村里部分条件合适的古民居,可以通过修复,变成吸引游客的民宿,让游客体验传统民居的生活方式。活化最大的意义是,赋予原本沉睡的资产新的社会意义,为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一起投入乡村社区营造,实现可持续运营。

  杨宝华:近年来,有许多台湾的乡建乡创团队活跃在福建乡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仅在永泰,就有嵩口镇、长庆镇、同安镇等乡镇聘用了台湾团队,可见闽台在乡村社区营造方面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

  在活化传统乡村的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不能一味引入外来资源、发展外来产业,导致本地特色丧失。比如,永泰庄寨超过2000座,在修复与保护的过程中,应当努力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对接特色产业,让各地庄寨成为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只有如此,传统村落才会活化,农民才能持续增收,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记者点评>>>

  无论城市建设还是乡村发展,不可避免地都要面临新与旧的碰撞。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修复、保护古建筑,不仅仅关系到一幢幢建筑的风格,还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对于一个村落而言,修复、保护古建筑,不仅仅为了留住乡愁,还为了给乡村振兴积蓄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资源。因此,当旧物件遇上新事物时,不能一味地以新取代,这已成为闽台业者和专家学者的共识。但古建筑与现代居住环境该如何结合,才能让古建筑在修旧如旧的同时,又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中,既体现历久弥新的文化积淀,又发挥出活化后的经济价值,仍需要两岸业者深入探讨、携手并进。

  (记者 吴洪 文/图)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