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三明:教育,点燃老区新动力

2020-09-11 10:00:21  来源:福建日报
  

  教师节前夕,记者来到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中心小学,打开寄宿生宿舍房门,暑期刚更换的铁床架分两排靠墙摆放,崭新的杉木床板散发着清香,爱心捐赠的脸盆、牙杯等用具一字排开。

  “每间宿舍住8名学生,学校免费提供开水,洗衣房有洗衣机,洗澡有热水。”客坊中心小学校长江德龙边走边介绍。

  “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干活。”六年(2)班的谢同学在“吐真言”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微心愿”,她说,父母长年在厦门打工,爷爷奶奶要照顾她和妹妹,还要干农活,在村里打零工,非常辛苦。

  虽然在校寄宿,谢同学并不觉得孤单。学校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室,每天可以定时和爸爸妈妈通话、视频;科任老师和她结对子,辅导作业、谈心谈话,从学习生活上进行关心帮助;在“善读园”看书、进“耕读园”除草浇水、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学校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客坊中心小学近300名学生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在这里,他们都能像谢同学一样在有爱的环境中安心学习。

  建宁县地处闽赣交界,距离建宁县城关50公里的客坊中心小学,是全县最边远的农村寄宿制小学,近年来,该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农村,三明市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生幸福成长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100%完成“三房五室”建设,乡镇中心校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食堂100%达到餐饮服务量化分级评定B级以上标准,全市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已有1200多个开通“周末学生班车”。

  自2016年以来,三明全市共争取并实施公办幼儿园、校舍安全长效机制、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及改薄提升、县级薄弱高中校建设等项目374个,争取补助资金9.86亿元,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67万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年增长分别达3.25%、12.62%、6.4%、6.08%。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此,三明建立起一套精准教育扶贫的机制。以地处闽赣交界的宁化县为例,通过“三全三扶一档”,教育系统全员参与,详细了解2325名建档立卡、低保、残疾贫困学生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采取帮扶措施。

  全学段、多渠道、个性化、高质量帮扶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以来,宁化县有350名贫困生进入大学,其中1名贫困生考取北大医学部,160人顺利毕业、就业。

  2016年以来,三明市共落实各类国家助学资金超14亿元,受益学生超500万人次,实现了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子“有书读、读好书”“有学上、上好学”目标。

  通过机制改革,不少老师也愿意留在农村。

  “长期扎根山区,能让孩子们在学校就像在家里一样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我非常欣慰。”今年8月,客坊中心小学教师王竹金荣获省优秀教师称号,她始终挂念着大山深处的孩子。

  1996年,王竹金从村小进入客坊中心小学任教至今。“早年因为孩子在城里上学,也考虑过调动,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还是放弃了。”王竹金说,现在乡村教师待遇提高,回城的交通也更便捷,所以更加安心本职工作了。

  评先评优向乡村教师倾斜,同时,乡村补助机制让老师们增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按规定,凡在农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及以上且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已取得中、高级任职资格的可直接聘任,不占核准岗位数。同时,乡镇教师有工作补贴,客坊中心小学教师每月可拿到补贴1100元。

  要鼓励乡村教师,更要激发全体教师活力动力。三明市按照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的法定要求,建立基础教育“1+4”正向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以教绩为导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二级绩效机制,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全市共追加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1.71亿元,根据教师工作绩效和质量,实行差别化发放,充分体现“优教优酬、多教多酬”“干好干坏不一样”。

  (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罗鸣灶)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