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丨一杯清茶里的深情嘱托
走进福建宁德坦洋村,“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几个红色大字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十分醒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30年前说的一句话。
1990年5月,习近平即将离开宁德赴福州工作,专门来到他的农村党建联系点坦洋村交接工作。
“原想安排一段时间到村里住一阵,走走家,串串户。没料到这次走得这么匆忙,心里很遗憾。”习近平向当地干部群众袒露心扉:“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在场的人都动容了。
主政宁德期间,习近平曾先后四次来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古老茶村调研。
第一次来,是1988年秋天。彼时,坦洋村守着500多亩茶场,农民人均年收入却不足500元。
当年刘智勇刚刚担任村支书。他记得,座谈会上自己准备了汇报材料刚要念,就被习近平微笑打断:“不用念材料,我问你答就好。”
“问得非常细,现在种了多少亩茶?是什么品种?有什么困难……”刘智勇坦言,“当时心里挺紧张,生怕答不上来”。
座谈会结束后,习近平沿着山路,爬上村后一座茶山。
在对坦洋村的情况做了详细了解后,习近平提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的建议。“他和党员干部说,要大力发展特色茶产业,发挥示范作用,带头打破‘祖宗山’,把荒山开垦利用起来种植茶树。”刘智勇回忆。
但在村民们眼里,“祖宗山”是动不得的。习近平开发“祖宗山”的提议让村里的党员干部感到震撼。
原来想都不敢想,几经思量后,村党支部还是下定决心,带领党员扛起锄头上山开荒,几个月就开出700多亩新茶场。村民尝到甜头,纷纷跟上。沉闷的山村,一下子活跃起来。
后来,习近平又多次来到坦洋村。
在习近平的指导下,村集体企业——福建福安坦洋工夫茶叶公司成立,实行“产购销”一条龙服务。到1989年,公司年产值数百万元,村民收入极大提高,村里还出现了“万元户”。
习近平还鼓励大家不断放大坦洋工夫茶的品牌效应,壮大茶叶经济。1990年,十多位村民走出村子,来到北京、上海等地开设茶庄,向全国推介坦洋工夫茶。
…………
荒山成了茶园,茶叶富了茶农。
“我们一刻也没忘记当年习书记的嘱托……”三十年时间过去了,坦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农民人均年收入20496元。
“当年习书记讲,一定要珍视、保护、发展、应用好这个品牌,让坦洋工夫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份嘱托牢牢印在坦洋村全村人的心里。当下,他们又开始探索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相关新闻
- 习近平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就在你我身边(2020-08-16 15:50:2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2020-08-15 15:40:19)
-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在福建》 于伟国主持(2020-08-15 09:57:39)
- 习近平: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0-08-15 09:56:51)
- 台江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思路举措(2020-08-15 00:00:41)
- 福州市新闻战线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2020-08-14 23:09:35)
- 《习近平在福建》(二十六):“菌草技术在习近平同志的关怀支持下茁壮成长”(2020-08-14 07:22:55)
- 林坦: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0-08-14 07:05:54)
- 跟着总书记一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2020-08-13 16:04:50)
- 7年之间,总书记缘何数次批评“餐饮浪费”(2020-08-13 13:50:28)
- 省直机关工委:深化理论学习机制创新 为新福建建设凝心聚力(2020-08-13 08:18:53)
- 初心印记 六个字道出“共享”真谛(2020-08-12 2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