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建:老区苏区跑出“幸福加速度”

2020-07-06 08:43:32  来源:福建日报
  

  身后屹立的大石上“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字样鲜明夺目,远处山峦叠翠、郁郁葱葱,近处屋舍俨然、道路整洁……3日,福鼎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在村口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了省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作为脱贫攻坚一线代表,围绕“建立巩固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长效机制”议政建言。

  杜家住特意在身旁放了两张图片以便一同入镜——一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频连线赤溪村的场景,另一张是赤溪村去年底上了中国邮政《精准扶贫》的纪念邮票。“这两张图是我们赤溪村作为革命老区苏区脱贫攻坚的历史见证!”杜家住激动地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赤溪村通过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全村畲汉同胞共同摆脱了贫困,日子越过越红火。

  赤溪村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所跑出的“幸福加速度”,是我省凝聚起强大合力打赢老区苏区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省政协课题组3日提交给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调研报告显示,全省老区苏区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老区苏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跑赢全省平均水平,脱贫奔小康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起跑: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现在的位置是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20年前,这里曾是贫瘠的赤焰山,而如今是花果飘香、远近闻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龙岩市政协委员温文学在3日的视频发言中说,近年来,长汀县大力弘扬革命老区“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路子,美了生态、富了百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良生态资源、农村土地资源等禀赋优势,是我省老区苏区跑出“幸福加速度”的立足点和起跑线。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省84个县(市、区)中,有70个老区县(市、区),其中37个为原中央苏区县(市、区)、4个视同原中央苏区县(市、区)、11个为原闽东苏区县(市、区)。省政协调研报告认为,我省革命遗址数量居全国前列,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但开发利用尚不够充分。报告为此提出,要加强闽粤赣扶贫发展协同,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红色旅游圈;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元素与我省的山、海、侨、特、台等元素相结合,促进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研学教育等相互融合。

  我省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也成为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的一大优势。全省老区苏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3个老区苏区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命名。省政协课题组建议,下一步应推动我省老区苏区乡村特色产业向绿色、高端方向优化升级,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自然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省政协常委董良瀚认为,我省老区苏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用地比重大,要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激活土地资源要素。

  加速:创新机制作保障

  背靠四座山,每座山都只管一半;面朝一条河,河中还有座半月形小岛。尤溪县半山村村如其名。半山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在3日上午视频发言时,不仅他身后“半山半水半月岛”的美丽风光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所介绍的半山村加强基层党建的做法更是让大家交口称赞。

  走好小康路,支部是关键。近年来,半山村打破村行政区划和党组织管理界限,探索推行联村共建模式,逐步形成了“堡垒共建、资源共享、互联共助、抱团发展”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双增收。

  半山村的党建引领,是创新脱贫奔小康长效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提出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四下基层”等扶贫理念,创新形成了挂钩帮扶联系机制、造福工程搬迁机制、山海协作对口帮扶机制、党员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成熟有效的制度机制,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为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新起点,把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激活内在发展潜能,推动老区苏区走向共同富裕、全面振兴。

  新时期如何构建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老区苏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省政协调研报告提出,应当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增强老区苏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脱贫攻坚既要给钱给物,更关键的是要给个好支部。

  同样出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还有委员提出,老区苏区发展最缺乏的是人才,因此要建立起老区苏区人才“引”“育”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建议在省级层面建立经济发达地区和老区苏区劳务协作的机制,制定完善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的机制。”福州市人社局局长王命瑞表示。

  冲刺:产业兴旺增活力

  新时期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产业兴旺,成为我省老区苏区在脱贫奔小康路上冲刺跑出“幸福加速度”的最有力“推进器”。

  武夷山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叶灿3日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的一处生态茶园视频连线参加了协商会。她有感而发地说:“山高茶好是许多革命老区农村的共同特点,发展茶产业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渠道。”她还以武夷山所在的南平市举例来说明——2019年,该市以茶产业为抓手和纽带,带动了2278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省政协课题组在报告中积极回应了叶灿发展特色农业的脱贫建议。课题组认为,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福茶、福果、福菜、福稻、福菌、福渔等“福”字号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同时,优化一产、深化二产、强化三产,把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针对老区苏区三产融合发展的议题,省发改委负责人当天在会上回应表示,将立足老区苏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专用汽车、环保装备、工程机械、有色金属、林产加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金铜、稀土、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支持实施特色产业项目。

  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如何统筹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实现共同发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省政协常委刘泓认为,“建立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长效机制,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扶好小农户。建议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对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要有硬性的考核指标。”

  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带动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更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 林蔚)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