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习近平在福州(二十三)丨“习书记常说‘共产党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

2020-02-19 06:53:49  来源:学习时报微信  作者:邱然 黄珊 陈 思

习近平在福州(二十三)丨“习书记常说‘共产党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

  采访对象:陈向先,1953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1989年2月任福州市委副秘书长,1993年8月任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1995年7月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1年9月任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2002年5月任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2009年7月兼任省国资委党委书记,2012年2月任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2013年1月任省政协副主席。2017年2月退休。

  采 访 组:邱 然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7日

  采访地点:福州市芳沁园

  采访组:陈向先同志,您好!您最早是什么时候见到习近平同志的?

  陈向先:1989年夏天,我当时是福州市委副秘书长,参加在莆田召开的福建五地市经济协作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我第一次见到习近平同志。在五个地市书记当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穿着简单而朴素,一条绿军裤,一件普通的白衬衫,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讲起话来字正腔圆,很引人注意。习近平同志谈问题深入浅出,很有条理,又不枯燥,让参会的同志听着很容易接受。我当时就感到,习近平同志是个很有水平的领导干部。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调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您和时任福州市委组织部部长王文贵同志一起到宁德去接他。请您讲讲这个过程。

  陈向先: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调任福州市委书记。我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王文贵同志一起到宁德去接他。去接他之前,我就听说了他在宁德的事迹。他在宁德当地委书记两年时间,大刀阔斧清理干部违规建房,他表示,宁可得罪两三千名干部,也不得罪三百多万人民。听到这件事,我心中很是敬佩,觉得习近平同志富有正义感,敢于负责,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这样一身正气、能力又强的领导干部调到福州,是福州之“福”,是一件大好事。

  当时,从福州到宁德的路很难走,要翻山越岭。我们一路奔波到了宁德,和习书记见面之后,互相介绍、握手。他很有亲和力,说话语速不快,给人感觉很稳重。

  我们与宁德的同志作了交接。离开之前,宁德的同志发现我们接习书记的车牌号是“闽A00444”,对此有些看法。我也不好解释,因为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车牌到底是怎么分配的,我也不清楚,一般都是分配什么车,我们就用什么车,不会特别注意车牌号码。不过,宁德的同志这么一提,还真觉得这一排“4”挺扎眼的。但习书记一点都不介意,他来福州后,还是使用这辆车,就用这个车牌。这虽然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但从中可以看出习书记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迷信,也不俗套。而且,他底气很足,一身正气,所以一点都不信邪。邪不压正嘛!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到福州以后,您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请谈谈您了解的情况。

  陈向先:习书记到福州以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给他在老干部宿舍楼里安排了一套住房。一开始,我们还担心他和老干部们住在一起不习惯,因为大家都知道,有的老同志喜欢反映问题,爱提意见,但习书记却很愿意和老同志们住在一起。他在那里住了一年多,对老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重视,和老干部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关系都很好。

  习书记待人真诚,既谦虚平和,又很有威严。这种威严来自他正直无私的品质,也就是“不怒自威”。工作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有的同志在他面前不敢瞎吹了,因为谁在他面前说瞎话,他都心里有数。他虽然不会声色俱厉地批评,但他的严格要求,让任何人都糊弄不过去。

  习书记有任何事情、任何要求,都是当面直接提出来,摊开了说。他绝不会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后给人穿小鞋,使绊子整人。如果他对谁有意见,认为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一定会当面说。这是我们尊敬他但又不惧怕他的根本原因。同时,习书记对党的工作机密绝对是守口如瓶,从来不透露任何不该透露的信息。这一点,实际上是一些领导干部做不到的。

  在廉政建设方面,习书记确实是做到了“打铁必须自身硬”。他是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后来又担任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但他的办公室始终是二楼的一间小办公室,他在福州工作的7年间从来没有装修改造过。外事活动中,他收到的任何礼品,连客人送给他的一条领带、一盒食品都交给我,由我登记上交处理。

  在党风建设上,他是教育、惩处“两手抓”,顶住压力处理了一些案子。习书记对干部的要求很严格,他说:“上面要求不严格,下面对待工作就会漫不经心。好的干部一定是严格管理出来的。”他经常找区县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谈话,并定期开展述职。福州市当时有13个区县,习书记每年上半年都要走一遍,下半年也要走一遍,每个区县要花上2至3天时间,而且是深入乡镇、街道、村居了解情况,倾听基层的真实反映。到每个区县,他都要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对以前发现的问题,他要检查是否改进,发现新的问题就要求及时整改。

  习书记既严格要求下属,又对同志们关心爱护。在很多生活小事上,他都非常体贴,比如有的同志父母或小孩生病,生活上有困难了,他都会及时交代相关同志给予帮助。习书记对同志们在工作上也给予支持,经常手把手地教我们。原先,市委办公厅临时性、随机性的事务过多。我当办公厅主任后,按照习书记的要求,每周末都为下周做一个计划,每个月都会为下个月做一个安排。全年的一些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都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习书记教导下,办公厅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他提出的“马上就办”,不仅是对全市干部的要求,更是对市委办公厅工作的要求。他经常抽出时间和干部谈话,帮助干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教育、培养、帮助干部,带出了一支好的干部队伍。

  习书记工作中很突出的一点是,他能够以各种方式方法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他倡导“四下基层”,自己带头做起,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各种难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下决心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要求市、县主要领导带头接访群众,并形成定期接访制度。他以身作则,每到接访日都与上访群众面对面交谈,直接解决相关问题。他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的基本功就是联系群众”。除此之外,他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帮扶一些困难群众。他带头帮扶过两个贫困学生,几年来一直资助他们上学。我们也跟随他,都挂钩帮扶1至2名贫困生。陕西梁家河的老乡们有了困难到福州来找他,他都尽力帮忙。有什么地方发生了灾害,群众有了困难,需要捐款,他都是带头解囊相助。

  习书记当领导有很多过人之处:他既亲切又威严;既能把握大局,又能细致入微;既关心同志,又严格要求;既能当机立断,又能周密安排;既目光长远,又立足当下;既身居高位,又体察民情。他做事有条理,记忆力惊人,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都非常强。有一次下乡考察,一位领导问我:“福州市土地面积有多大?”我说:“应该有1万多平方公里吧。”习书记说:“有11968平方公里。”我深感佩服,同时也想,这不仅是记忆力的问题,更体现了习书记对这片土地的强烈责任感和深厚感情。

  在爱岗敬业方面,习书记也是我们的好榜样。记得1991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同志来福州视察,习书记又同时接到父亲病重的通知,但他坚持陪同吴学谦同志视察。送走吴副总理已是下午,他连夜赶往深圳看望父亲。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高速路,福清到深圳有七八百公里,路况又不好,赶回去已经很晚了。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省会城市主持工作,肯定会面对很多复杂情况,处理很多棘手问题,请介绍一些相关的情况。

  陈向先:确实如此。习书记没有在温室里待过,他是经过艰难复杂环境锻炼出来的领导干部。每当遇到复杂情况时,他都能气定神闲,以稳妥的办法来处置。上世纪90年代,福建偷私渡现象比较严重,福州更为突出,很多人从海上跑到国外或港澳台去。福建省海岸线很长,福州海岸线占全省三分之一,而且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很复杂,有很多途径可以偷私渡出去,政府很难管理。因为生活水平的差距和历史原因,“下南洋”早就成了福建老百姓司空见惯的一件事。出去的福州人,又建立了很多偷私渡渠道,所以一个村只要有一两个人出去了,这个村就可能有更多的人跟着跑出去。

  因偷私渡导致的惨案时有发生。有一次,福州私渡到台湾的人被遣返回来时,台湾方面把这些私渡者装在船的底舱,上面盖上大木板,并用铁钉钉死。船漂回大陆以后,我们把铁钉撬了,翻开大木板,发现里面的20多个人被闷死了。习书记尽力做好死者家属的工作,同时,他想得更深的,是要打开两岸沟通的渠道。习书记提出,以两岸红十字会的名义,在金门开一个协商会,他派了一位市领导去与对方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台湾方面答应以后会用比较好的方式遣返私渡者。习书记提出并实施以两岸红十字会对接的方式开展对台沟通交流,这是具有开创性的。两岸这种方式的接触,也使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紧张关系慢慢缓和下来,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恶性事件。

  从这个私渡事件的处理上,可以看出习书记在工作上既能当机立断,又能周全安排。他一方面及时安抚和慰问私渡死亡者的家属,另一方面推动完善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沟通机制,从长远角度解决问题。更为可贵的是,习书记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来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老百姓日子好了,安居乐业了,自然就不会再冒险偷私渡了。

  从1990年开始,习书记在6年多时间里,做了很多事,给福州带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习书记敢于开拓、敢于担当,他主导建设了三个开发区:一个是“官办”的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另一个是“侨办”的福清融侨开发区,这里面的台资企业很多;还有一个是“民办”的鼓山投资开发区。这些开发区,有效带动了市里和其他县区的发展。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您先是市委办公厅主任,后来又担任市委组织部部长,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他在组织工作、干部工作方面的特点。

  陈向先:习书记既重视抓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又突出抓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干部工作。我讲几件对我触动比较深的事。

  福州是省会城市,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压力、影响也比其他地方大。他刚来福州,有人就议论,习书记才30多岁,是否他用干部也都要30多岁的。习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说,我在各处工作,都是同各个年龄层次的同志打交道。各个年龄层次都要考虑,谁能干、谁符合党的用人条件、谁工作出色,就用谁。他还说,除了这些大标准之外,我在实践中还有一种体会,就是要“近君子、远小人”。有四种人不能重用:一是做官期望值过高的人;二是善于钻营的人;三是“天桥把式”的人;四是欺上瞒下的人。这一番话,给全市的干部工作带来了清新之气。

  习书记在干部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原则性。他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部不能成为“商量部”,个人要服从组织,而不是组织迁就个人,要逐步形成好风气。过去干革命是哪里艰苦、哪里危险去哪里。提拔使用干部要有正确导向,不讲价钱,到艰苦的地方去,能打硬仗,这样的同志将来就要给他重担子挑。

  习书记来福州后,多次强调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他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考察干部要把握好德才关。他引用林则徐的《观操守》,即“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强调关键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一定要把干部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考察清楚。习书记很早就重视领导干部的公德和私德。有一名副局长的家属,在大年初一跑到我家哭哭啼啼,说她丈夫待家人很不好,无法忍受。我向习书记报告此事,他要求调查一下,并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父母亲人都不爱,很难说他会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后来,市委研究决定,对这个干部作了调整。习书记在守公德严私德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到省里工作后,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陈向先:习书记任省委副书记以后,主管农村农业工作。现在讲的“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其实在他当副书记时就大力抓这项工作。当时他下基层,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农村,可以说三天两头往农村跑。在他任上,创新了农村工作机制,干部到农村做“下派村支书”、“高位嫁接”科技特派员等工作都全面地抓起来了。

  在习书记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他于2000年提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同时在加强对台工作、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花了很多心血。

  此外,他还提出提升福建综合竞争力的问题。他认为,福建是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省份,必须充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地制宜谋发展。例如,他总结推广“晋江经验”,要求各地在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上下功夫。

  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很多理念,不少都源于他在福建工作时的探索和实践,并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在一次发言中也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很多理论是厚积薄发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他提出“不断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些都是很精辟、很实在的提法。他的很多理念、主张、措施都是先人一步,具有预见性、超前性。他主导的“数字福建”建设,在刚刚提出的时候,我们还在想,“数字福建”是不是干部汇报的经济指标中那些数字?后来才搞清楚,“数字福建”实际上指的是福建的信息化建设。习近平同志任省委副书记和省长期间,提出和实施的既超前探索又实际可行的举措是很多的。例如,他推动“餐桌污染”治理,率全国之先。还有“生态福建”建设、机关效能建设,他都是很早就提出并在福建开始探索实践了,其他地方后来才陆陆续续有了类似的提法和措施。

  采访组:请您谈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感受。

  陈向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高超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有先见之明又切实可行的理念和主张。之后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我们和世界现有的经济关系、交流方式上寻求一个突破。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办法。这不仅仅是一个外交行动,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密切交往与合作的大举措。

  现在我国金融领域的整顿也很有成效。接下来,楼市也会越来越健康。习近平总书记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治理,就能够让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到基本居住功能上来。这是大得民心的事。

  十八大以来,政治建设的成效、政治生态的优化非常显著,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反腐败取得了重要成果,制度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党的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党建工作责任制真正建立起来了。

  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主旋律和正能量抓得很及时、很到位。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这是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也非常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住乡愁”,这些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语言,都很实在,也为全国百姓所称道。

  “撸起袖子加油干!”现在已经成了大家的口头语。这既接地气又鼓舞人心的话,对凝聚人心和力量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总之,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这个崛起中的大国当之无愧的掌舵者。我相信,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富强,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0年2月19日第3版)

【责任编辑:郑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