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别了,那些远去的春运不公平现象

2020-01-16 19:38:2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王金涛、韩振)1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别了,那些远去的春运不公平现象》的评论。

  春运中的不公平现象,是几代人不能忘却的痛。

  1984年以来,我国迎来年复一年的春运洪流,客流逐年增多,而春运高峰时期的运力始终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多少人曾在年三十夜里滞留车站,多少人曾在风雪路上辗转奔波,好几天都到不了家……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些更令人不悦的不公平现象。

别了,那些远去的春运不公平现象

  ↑1995年1月11日,全国正式投入“春运”的第一天。这是广州火车站广场上排着长队等候进入车站的旅客。 新华社发(陈学思摄)

  那时候,一票难求很常见。车站售票厅里的长队,常常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再从室外延伸到墙角,“加塞”的人总是屡禁不绝并引发众怒。想买一张热门时间段的卧铺票,如果没有“关系”,简直没门儿。火车站内的“条子”天天爆满,工作人员为应对各种关系户而发愁。

  偌大的火车站除了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还夹杂着各种神态诡异的票贩子。由于车票奇缺,票贩子们冒着被拘留、被罚款和挂着丢人的大牌子示众的风险,偷偷摸摸高价倒卖着热门车票。不少旅客为了早点回家,忍痛“出血”,肥了票贩子的腰包。

  一趟趟春运列车上,不仅座位上坐满了人、过道里挤满了人,就连小小的盥洗室、厕所里也人满为患,内急的旅客往往为上厕所而痛苦不堪。有点关系的,就千方百计找列车工作人员补卧铺票,即便如此,从硬座车厢走到卧铺车厢,还要经过一番艰难的“长途跋涉”……

别了,那些远去的春运不公平现象

  ↑左图:2003年1月23日,在L28福州至重庆火车11号车厢里,刚上车的乘客在摆放行李(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右图:2010年1月30日,武广高铁列车长姜飞在列车上检查乘客行李摆放安全(新华社记者李明放摄)

  俱往矣!而今,春运客流量依然在增长,但火车站的“条子”几近绝迹,广场上的“黄牛党”不复存在,找关系买车票的情况少之又少……何能如此?

  这是国运昌盛的具体表现。中国铁路网已堪称世界之最,2019年新建铁路线长达8489公里,其中高铁线5474公里。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近年来,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等运力以远高于客流增量的速度增长,大大消弭了旅客们在春运中的不公平感、疲惫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就大大增强了。

  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现在,即使是火车站工作人员,也只能在12306网站购票,失去了昔日拥有的“特权”。去年春运期间,火车票候补购票服务首次上线,即使12306网站和客户端上的车票已暂时售罄,旅客仍可以提交购票需求并支付费用,如有退票、余票,系统将自动为旅客购票。今年春运期间,铁路客运进入全面电子客票时代,电子客票将车票的出行功能和报销凭证功能彻底分开,旅客只需刷身份证,就可以进站上车。

  这是服务质量提升带来的社会进步。在高铁、动车上,人文关怀越来越温暖,旅客们习以为常的是享受着和乘坐飞机一样的优质服务。不仅如此,即使在传统的绿皮火车上,列车服务员虽不都像“动姐”一样青春靓丽,但服务也更加标准规范了。在火车站,各种温情暖心的服务接连不断,让旅客们如沐春风。

别了,那些远去的春运不公平现象

  ↑上图:1984年春运期间,在石家庄火车站,工作人员为过往旅客送开水(新华社记者赵连升摄);下图:2016年2月6日,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列车工作人员廖辉为一名小乘客送去热水(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1月10日,重庆火车站首个红岩服务站正式启用,这个依托车站青年党员、团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结合站内服务场地打造的全新服务品牌,把传承红岩精神与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结合起来,针对“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开展特色服务。在重庆市涪陵北站,长江师范学院4名外国留学生,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历史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已经消失的,不仅仅是春运不公平现象,还有其他许多社会不公平现象。我们乘坐的时代列车,正在驶向美好生活的明天。(完)

【责任编辑:郑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