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福州市新闻办公室 >> 媒体眼中的福州

福州治水:从“挂牌”到示范的蝶变

2019-12-26 08:45:44来源:科技日报

  制度创新:从九龙治水到统一作战

  “以前常说‘九龙治水’,我们想调度一个闸门都非常困难,涉及好几个部门。”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永锋说,为了治水,福州还实施了系列机制创新。在2017年,整合市建委、水利、城管委三大涉水部门,以及各部门分管的市内河引水管理所、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市内河管理处、市城区水库管理处、闽江下游管理处沿江闸站等,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

  福州通过整合管水权限,统筹调度全城上千个湖、库、泵、闸、站,实现了市区“厂网河”一体化管理。目前,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内河调蓄效率提高30%。福州城区内河水系治理和内涝防治,也从“九龙治水”转向“统一作战”。

  福州还建立了内河治理的长效机制。2019年颁布新的《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内河管理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陈永锋说,目前,城区所有建成河道都纳入正常管养,并在城区全面推行“政府+企业”双河长制。即政府河长负责河段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违法行为处置等,指导协调和统筹解决重大问题,督促企业河长开展养护工作;企业河长负责各类设备设施正常运转,日常管养维护,发现各类破坏内河的违法行为予以劝阻、制止,并报政府河长依法处理。通过“双河长”的紧密协作,确保城市内河排水通畅,沿河污水不进入河道,水质保持稳定良好,沿河环境卫生整洁、景观良好。

  “实施‘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在一线攻坚、驻点。”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祁明峰说,成立了水系治理专项督查组,由市委组织部长担任组长开展专项督查,将一线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等挂钩。

  PPP模式:解决治理资金和效果问题

  治水涉及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从哪里来?如何保证治理效果?“在具体项目建设方面,我们通过全生命周期15年的项目建设PPP模式,其中,建设期为2年,运营时间为13年。”朱宸熠说,福州的PPP项目,被财政部列为全国PPP示范项目。

  2016年,福州市政府决定引入PPP模式,整合形成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其中有福州市晋安新店片区、晋安东区、仓山龙津阳岐片区等7个项目包,涵盖全市范围内107条内河的新建、改造和运营维护。截止到目前,福州7个水系的建设投资投入120亿元,资金都是由参与PPP项目包的企业带来的。

  “根据PPP原则,建设和运营的资金,设计、施工和管养等都是由项目中标方负责;政府制定标准和考核指标,根据治理效果付费。”朱宸熠解释说,福州通过委托第三方对PPP项目进行考核,达到年度指标后给企业付费。如果第一年考核,治理效果达不到投标时的要求,就会扣除当年项目建设资金的30%,年度运营费全部扣除;如果第二年还不达标,就会直接和企业解除合同,不再给企业付钱,企业建设费用就会“打水漂”,由此倒逼企业规范建设和运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福州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祁明峰说,如全国人大代表卢玉胜原来家在流花溪边,后来觉得流花溪臭就搬走了;现在流花溪治理漂亮了,他又特意把房子买回来继续住。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