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总书记的深情是厦门发展的最宝贵财富

2019-08-21 09:47:05  来源:厦门网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黄怀 詹文 郭睿 蔡镇金 何无痕 吴晓菁 应洁 陈璐 朱道衡)7月15日起,《学习时报》连载《习近平在厦门》系列采访实录,厦门日报社全媒体第一时间进行转发,截至目前,共刊发了13篇采访实录。

  鲜活的故事、丰富的细节,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般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厦门这片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与广大特区建设者并肩奋斗,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环境治理、文化遗产保护等生动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让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得到洗礼和升华。

  十多位受访者中,有当年与习近平同志共事过的市领导班子成员,有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有过工作交集的基层干部,也有曾交往过的新闻记者、大学生等。

  珍贵的记忆虽然沉淀在流年岁月之中,但不会褪色,更不会消失。受访者们谈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记忆依然那么清晰,回想起来仍然特别激动、幸福。

  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受访者,面对面与他们交流,真诚倾听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感人故事;用心感受习总书记呕心沥血推动厦门发展,高瞻远瞩为厦门擘画美好发展蓝图的奋斗历程。

  习总书记与厦门特殊的缘分,对厦门这份醇厚的情感,随着岁月积淀仍在延续,已经成为推进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最宝贵财富和磅礴力量,将鼓舞鹭岛儿女当好新时代的奔跑者,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航向阔步前行。

  受访者:李秀记,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党组书记

  “厦门岛屿多,山区多。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的三年里,走遍了厦门农村、海岛,像‘英雄三岛’(大嶝、小嶝和角屿),还有海拔1000多米的军营村等等。不仅如此,他还虚心学习,从来没把自己看成是什么高高在上的领导干部。”

  ——摘自《习近平在厦门》(一)

  【感言】

  7月15日一早,我收到采访组通过微信发来的采访实录(一),这些文字让我再度想起与习近平同志共事、交往的岁月。采访实录每一篇我都认真读了,采访对象从不同角度回忆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很有意义,能让大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习近平同志。

  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在一次市委常委组织生活会上,引用了孙中山先生那句“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厦工作期间他牵头制定了厦门的发展战略,指导厦门通过“跨岛发展”,发挥特区的窗口作用和龙头地位,是位做大事的好同志。习近平同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自己严格要求,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的作风,也是每位干部学习的榜样。

  受访者:王金水,市委原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当时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第一句是:“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天底下好事你都要,上天不会同意的。”第二句是:“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基层。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

  ——摘自《习近平在厦门》(二)

  【感言】

  习近平同志是厦门第一代特区人,是特区初创时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建设者。《习近平在厦门》采访实录,在厦门干部群众当中引起很强烈的反响,引起很深刻的认识,这说明第一代特区人的精神已成为厦门的老品牌。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的思想、作风和胆识,成为厦门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厦门干部群众的一面旗帜。习近平同志领导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厦门擘画了发展蓝图,真正做到为特区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

  受访者:郑金沐,原市计委主任,1986年8月兼任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主任,成为习近平同志组织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参与者

  在厦门工作期间,他组织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任福建省长期间,提出厦门应加快实施跨岛发展战略,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近平同志的战略眼光,更体现了他对厦门的关心和了解。

  ——摘自《习近平在厦门》(四)

  【感言】

  在看了《习近平在厦门》系列采访实录后,我倍感亲切,十分感动,深受教育。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片充满激情的热土,领导制定了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开启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生动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认为总书记在厦门的三年有四个方面思想很突出:一是政治思想突出;二是战略思想突出;三是改革思想突出;四是大局思想突出,且这四方面思想是始终如一的,一以贯之的。

  习总书记领导制定的《发展战略》高瞻远瞩,描绘了十分科学而前瞻的战略宏图,充分体现了其治国理政的理念,其中许多观点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实现他亲自擘画的厦门经济特区战略宏图,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受访者:吕拱南,原市台办副主任、巡视员

  近平同志曾亲口对我说:“我的价值观、人生观来源于我的家庭,来源于我在陕北艰苦地方上山下乡,来源于劳苦大众,所以我就选择走从政为民的道路,不会走别的道路。”所以他现在能非常坚定地说“不忘初心”,他不是激情之下说出这样的话,而是有着深厚家庭根源、社会实践根源的,这些使他能够坚定地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摘自《习近平在厦门》(六)

  【感言】

  当年能和近平同志共事,我觉得很荣幸、很自豪,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为人忠厚朴实,淳朴坦然,不讲官话,说话实在,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考虑问题非常全面周到,虽然年轻,但涵养很好。直至今天,回想起那一段在他领导下工作的经历,我心里仍然涌动着一股暖流。往事历历在目,我深深感受到,我们党能够有近平同志这样一个领袖人物,是党之大幸、人民之大幸。我们一定要把习总书记为厦门擘画的蓝图描绘好、落实好,不辜负习总书记的厚望。

  受访者:苏永卯,曾任厦门市委办公厅巡视员、市接待办党组书记、厦门宾馆总经理

  2010年9月6日,已经是国家副主席的近平同志到厦门来,接见我的时候,我就向他报告说:“您当年帮助兴建银城啤酒厂的事,同安人民非常感谢您,写了个汇报材料,想让我给您看看,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他马上说:“怎么没有时间看!”过后我赶快请人把材料拿来,寄给了近平同志。

  ——摘自《习近平在厦门》(七)

  【感言】

  《习近平在厦门》采访实录经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转载后,很多老领导、老同事、老同学,都纷纷打电话、发短信关心我,鼓励我,他们都说阅读后备受振奋,纷纷表示期盼着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组报道情真意切、深入人心,对我们厦门人民来说不仅是美好的回忆,也是巨大的鼓舞。我每一期都认真阅读,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学习领会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辜负总书记对我的关怀和厚爱。

  受访者:任镜波,集美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厦门市陈嘉庚教育基金会顾问

  以前我们讲弘扬“嘉庚精神”,有的人就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很难做得到。近平同志的回信非常接地气,他讲“嘉庚精神”不仅体现在用大量的财富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同时也强调了嘉庚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还有关心国家大事、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他这么一说,很多华侨华人都觉得“嘉庚精神”是可以弘扬的,嘉庚先生的善行嘉德是可以学习的。以往我们讲“嘉庚精神”,都是在民间和地方层面来讲,近平同志的回信,一下子把弘扬“嘉庚精神”提升到国家的层面,这对于在全民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自《习近平在厦门》(八)

  【感言】

  习总书记一贯重视弘扬嘉庚精神、关爱集美大学的情怀,以及密切联系群众、同老百姓心连心的作风,让我永难忘怀。《习近平在厦门》系列采访实录,每一期我都非常认真地看了,我觉得这是习总书记给厦门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这一系列采访实录,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习总书记心里装着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美校友总会将持续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并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精准地宣传、弘扬嘉庚精神,为党的侨务工作服务,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受访者:高泉国,同安区军营村原党支部书记

  “习副市长看到我们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后,要求村里多种茶、多种果,发展第三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当时我们也不懂应该种什么果树,他建议我们种一些柿子,还联系县水土办提供了一批广西无籽柿树苗,并指示县农办解决了3万元扶贫资金。”

  ——摘自《习近平在厦门》(十)

  【感言】

  军营村这些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习总书记两度来村里调研指导。我们村也按照他的嘱托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发展,实现致富奔小康,我们都非常感激习总书记。

  我觉得习总书记是一个亲民爱民、低调务实的人,对于农村的发展思路非常清晰,他提出的“多种茶、多种果树,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意见十分适合我们当地情况。而且他的建议十分具体,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例如他建议我们种广西无籽柿树,这种果树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非常适合我们当地栽种,通过种植让广大农民收入增加,过上了好日子。

  受访者:郭安民,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原副市长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与大家一起坐小板凳,和群众亲切交谈。厦门当地人喜欢泡茶,茶杯因常年使用,有一层黑黑的茶渍。村支书本来要拿新茶杯给近平同志用,可他说不必了,就跟大家一起用黑茶杯喝茶。老百姓没想到,这个副市长一点都不介意用黑茶杯。近平同志这样做,一下子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摘自《习近平在厦门》(十一)

  【感言】

  近平同志一直牵挂同安的发展,正是他当年的精准定调和科学引领,才为今天的美丽同安夯实了基础。我深深感到,近平同志当总书记,是全国人民的福气,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长能带出一个好班级,领头人非常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头人,将引导中国这艘巨轮在世界发展的浩瀚大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我过去有幸在他领导下工作,是值得我一辈子回忆的最幸福的事,同安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感谢他,祝福他。

  受访者:张宏樑,1982年9月由石家庄十五中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1983年9月转入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曾任系团总支副书记,1987年毕业分配到河北省计经委工作。现在一家投资公司供职

  要说对我做人影响深远的,就是习近平同志多次讲到的要“自找苦吃”。他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我觉得这就是他的人生观。再一个原因应该是梁家河那段下乡经历对他的锻炼成长影响很大,是切身感受,也是肺腑之言。

  ——摘自《习近平在厦门》(十三)

  【感言】

  当时我对“自找苦吃”这四个字理解得还不深。后来,我特意去了一趟梁家河,当我亲眼看到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插队时建起的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听到当地村民中传颂他在梁家河为民造福的故事,才真的“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联系群众”,对习近平同志提倡的“自找苦吃”也理解得更透了。今天,我很高兴采访实录的内容在厦大学子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回想起30多年前和习近平同志的交往经历,我想对当代大学生仍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