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频转发献血求助信息 朋友圈何时不再“缺血”?

2019-06-14 10:59:20  来源:泉州晚报
  

频转发献血求助信息 朋友圈何时不再“缺血”?

各行各业人员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去年3月底,福建全面取消存在多年的互助献血。但记者发现,微信朋友圈仍时常有人发布急需爱心人士献血的求助信息。据悉,泉州市献血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那么朋友圈“缺血求助”的现象为何依然存在?病患的用血需求能否得到保障?如何更大范围地消除公众疑虑,让自愿无偿献血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分析 朋友圈“缺血” 事出有因

  车祸大出血急需用血,女儿做手术急需用血……这样的“缺血求助”信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网络朋友圈中。记者采访了解到,朋友圈“缺血”现象的出现,与血小板保质期短、部分群众献血观念落后等有关。

  担忧血站备血不足 家属向朋友圈求助

  今年5月14日,市民张恒接到同学丹丹打来的电话,对方希望他帮忙在朋友圈转发一条求助信息。

  原来,丹丹的女儿刚被确诊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因孩子血小板数值极低,有出血风险,可血小板保质期只有5天。丹丹担心女儿临时需要大量血小板而血站一时无法供应,所以希望亲友们转发求助信息,发动爱心人士到血站捐献血小板。

  “经过大家接力转发,有几位爱心人士主动联系丹丹,表示愿意为孩子献血小板。”张恒表示。

  像丹丹这样发动亲友转发求助血液的现象在朋友圈并不鲜见。市民梁涛回忆,今年以来,他在朋友圈已看到几起类似的事情,此前一位朋友的姑姑患淋巴瘤,担心临床备血不足,朋友便发了朋友圈求助。

  有时病人病情危急,一时会用掉大量血液,导致医院备血告急。一位不具名的医生告诉记者,一次他值夜班,一位病人因意外受伤动脉破裂大量出血,4个多小时的手术用了108袋2万多毫升的各成分血液,终于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一位病人就用掉了医院七成日备血量。”该医生心有余悸地说,“如果那天晚上再来一位重病大出血患者,可能就要临时请血站调血支援了。”

  受到技术条件限制 医院不保存血小板

  “血小板保质期只有5天,受保存条件和技术要求限制,医院备血库不保存血小板,只保存血浆、红细胞等其他成分血。”泉州市第一医院输血科科长王明泉介绍,病人若需要血小板,输血科会向泉州市中心血站申请,3天内可供应到位。

  目前泉州市各大医院用血普遍采用集中管理式,医院只有输血科这一个供血点。各医院输血科每日会向市中心血站递交用血申请,血站统一调配。“由于血小板保质期很短,过期后无法使用,血站不会大量储存。”王明泉表示,当病人有需要,血站会立即发动志愿者捐献。

  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病人治疗需要血小板时,通过医院输血科预约,血站招募献血者采集,之后还要进行各种检测,因此至少应提前3天预约。临床用血需求由医院输血科汇总后与血站预约,所需血小板经采集检测合格后送往医院,由输血科按病情需要安排。市中心血站已在全省率先制备供应浓缩血小板,疗效和单采血小板一致,并且能够充足供应。但是部分患者观念陈旧,希望使用单采血小板,又因为心情焦虑,等不及医生安排,因而在朋友圈发出求助信息。

  部分市民观念守旧 献血意识比较薄弱

  献血伤元气、有损健康的错误观念至今仍存在于一些人的心中。“献血不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或者贫血。”王明泉表示,人体的免疫力来自于免疫系统,和白细胞密切相关。捐献的血液中,红细胞占了绝大多数,白细胞只有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2%。献血后,骨髓等造血组织,会在1-2小时内产生新的白细胞,因此完全不用担心献血会造成人体免疫系统“崩溃”。

  “血液无法人工生产,人体是唯一的来源,而且有一定的有效期,所以说采供血工作每天都要从‘零’开始,周而复始。因此,无偿献血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长期支持。”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说,医院医生有义务向患者家属宣传无偿献血,履行岗位职责。

  据介绍,正常来讲,成年人血液总量为4000—5000ml,一次献血量为200—400ml,只占到总血量的5%—10%。临床中,失血量在600ml以内都不主张输血,因此一次献出适量的血液,很难对身体健康构成影响。相反,人体血液细胞在不停新陈代谢,适量献血会刺激增强器官的造血功能,有益于人体白细胞的再生。

【责任编辑:伊宁倩】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