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非遗舞台+,莆田持续发力“跨界”好戏来了

2019-05-23 10:09:55  来源:福建日报
  

非遗舞台+,莆田持续发力“跨界”好戏来了

第十四届莆田艺博会上,手艺人在制作竹编工艺品。

  东南网5月23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文 许武 图)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作为重要旅游资源获得关注。

  截至目前,莆田共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49个,市级项目254个,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

  今年初以来,“妈祖爱·元宵长”文化旅游月、“莆阳非遗民俗市集”搬进“艺博会”、体育赛事开幕式展非遗等多种形式的文旅结合活动,展示了莆田在非遗旅游开发领域上的良性探索。立足本土特色,“非遗+展会”“非遗+演艺”“非遗+庙会文化”等“跨界”模式在莆田落地并持续发力。

  非遗+展会 好风凭借力

  当非遗遇上旅游,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赏工艺美术、看民俗表演、吃当地美食、学传统技艺……将非遗植入旅游业态,既让非遗“活”起来,也为工艺美术、节假旅游注入新动能。

  4月29日上午,以“匠心两岸,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莆田工艺美术城开幕。在阳春白雪的工艺大赏之余,面塑、泥塑、草编、竹编、刺绣、糖画、扎染、土陶、制蒸笼、踩高跷等具有莆田特色的非遗民俗特色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展现出莆仙人民历久弥新的生活气息。

  据统计,“五一”期间,参观莆田工艺之旅“艺博会”展区的人数达27万人次。第十四届艺博会首次将工艺文化和旅游以及传统民俗同台献艳,实现跨界融合,成绩亮眼。

  好风凭借力,非遗文化如何借助展会“飞”起来?“以往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集中在展览、演出、非遗推介、艺术培训等几个传统系列内容,现在更多地要考虑立足于非遗、民俗等文化资源,通过转化、整合和打磨,将他们融入旅游板块里,实现多赢。”莆田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国平告诉记者,得益于多年的文化遗产日和民俗市集的办展经验,今年的“五一”非遗展围绕现有的非遗、民俗资源进行整合策划推出,在文旅结合方面做了成功示范。

  随着“互联网+”的延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化,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环境,衍生出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成为非遗传承人或者非遗文化传播者的又一课题。

  4月27日至5月12日,在莆田市古谯楼莆阳书房中,一场以“妈祖带路”为主题的文创展展出了抱枕被、T恤、木尺、文件袋、手表等主题文创产品。与以往妈祖主题相关的展览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迎合年轻人的文创展。福建省创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设计师陈晓昀告诉记者,团队把妈祖这一传统的信仰和当下的潮流相结合,主打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路线。

  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已然在全市范围布局。在全省“全福游 有全福”旅游品牌推广战略下,“五一”期间,莆田文旅局特别推出“工艺之旅”“莆阳民俗”“美丽莆田”3条精品工艺之旅旅游线路,拓展了“五一”小长假旅游新方式,借此推动莆田全域旅游发展。据莆田市文旅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湄洲岛景区、九鲤湖景区、莆田工艺美术城景区3个监测景区接待游客31.52万人次,同比增长30.41%。

【责任编辑:伊宁倩】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