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我与习书记交接在基层”(下)——习近平在宁德(一)

2019-05-22 12:08:20  来源:学习时报

“我与习书记交接在基层”(下)——习近平在宁德(一)

  采访对象:陈增光,1939年7月生,福建寿宁人。1984年至1990年任宁德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接习近平同志任地委书记、行署专员。1995年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2003年退休。

  采 访 组:田玉珏 薛伟江 李 政

  采访日期:2017年6月2日

  采访地点:福州市芳沁园

  采访组:听您讲这些故事我们也很受触动,很受教育。我们还听说习近平同志当年曾“三进下党”,对下党有着特殊的感情。请您给我们讲讲他“三进下党”的故事吧!

  陈增光:去下党乡是在他对宁德9县进行调研之后的事情。当时宁德有四个特困乡,分别是下党、范坑、北壁、洪口。这4个乡习书记总共跑了3个,都一一帮助他们解决过问题。就剩下一个北壁,在一个海岛的边上,实在太偏僻了,路又陡,所以我当时就没有建议他去,怕来回有危险。他离任后还特别跟我讲:“我留下一个特困乡没有走完,你以后要替我去走一走。”所以我退下来以后,到省扶贫基金会当会长,就把这个北壁作为我的扶贫挂钩点,每年去一次,到那里搞现场办公,现在北壁已有了一定发展。凡是他交代做的,接任班子同志都会按照他的交代去做去落实。

  他第一次进下党是1989年7月19日。在那天之前,我们地委召开了一次贫困乡党委书记座谈会。下党乡的党委书记叫杨奕周,胆子很大,当时在会上就站了起来,说:“习书记啊,我这个乡的书记难当啊,下党太落后了,你能不能到我那里去看一看?”习书记就问他怎么个落后法,他说:“第一,财政上拿不出钱,干部的工资发不出;第二,教育很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天电影队来放电影《上甘岭》,很多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就去看电影了。可是看完了都不走,蹲在那个地上找东西,我们就过去问他们,你们找什么?孩子们说‘我们看到他们打仗,想看看地上有没有留下子弹壳’。您看,这里的孩子们这么大了都不懂得什么是电影,教育太落后了。第三,贫困户太困难,有一对夫妇,穷到什么程度?出门的时候要合穿一条裤子,就是谁出门,谁就把家里那条唯一的新裤子穿出去,回来再脱下来,换给另一个人。”习书记说:“这是真的吗?”杨奕周说:“是真的,你不信就来看一下。”结果,没几天,习书记就带上机关几个同志,连同18个相关委办局的同志,一共30多人,踏上了去下党的路。

  当时我陪着他,从地委到下党,用了好几种车。先是我们的小车送到寿宁县城,后来是军用吉普车送到岔头坂,然后就没有通车的路了,我们就下来沿着山路往下走,走了两个多小时。一路上,我一直跟在他后面,怕他吃不消。因为我们毕竟是本地干部,既要让他的工作顺利开展,又要保证他的安全,不能让他出危险,也不能让他中暑。但我看得出来,他有基础,因为他当过知青,是吃过大苦、耐过大劳的。尽管如此,他后来回忆这次下党经历,仍然用“异常艰苦、异常难忘”这两个词来形容。当地老百姓自发在中途给他送祛暑茶,他拿起来就喝,喝完继续走。

  到了下党,他已经汗流浃背了。当地干部在村口的鸾峰桥上拉起一块塑料布围了个小圈,他在里面拿了一桶水,从头到脚冲下去,然后换了身衣服,歇都没歇就组织开会。

  当时下党没有办公用房,我和习书记到了下党,就在那座叫鸾峰桥的廊桥对面的小学校开办公会。他们摆了一张桌子,三把椅子,习书记对杨奕周说:“你坐中间,我们两个坐在边上,听你讲。”老杨一下子就紧张了,手发抖,说:“你让我坐在那儿我讲不出话来啊。”习书记就讲:“我们尊重基层同志,你就放心大胆地坐在当中,讲给我们听。”老杨平复了一下,就坐到中间去讲了。我刚才说当时去下党带了18个委办局的同志,习书记把现场反映的问题当场交办给各部门,让他们限时解决,比如基本办公设施、干部基本食宿、通水通电等等。

  那次去下党,再回到县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他的脚磨出了泡,我们在县里给他找了个医生简单处理一下。处理完以后,我们都以为累了一天该睡觉了,没想到他竟然还自己跑到街上去买书。我的秘书听说了,跟在他后面想给他出钱,可他不肯,说:“我自己买书自己出钱。”他这个人就是很爱学习、很爱看书的,平时走到哪里,看到有什么好书、自己又喜欢看的,他就买下来。他还曾对我说,正面反面的书都要看,看完以后进行独立思考,这样有助于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

  一周之后,1989年7月26日,下党遭遇一场洪水。习书记本来陪同当时的省长王兆国同志到福安视察,视察结束后他们听说了下党的灾情,当即决定前去察看。路被洪水冲垮了,可他当时坚持要走进去,说一定要见到群众才可以。我们就慢慢走,真可谓披荆斩棘、几番涉险。后来我们终于走进去了,见到了群众。他慰问了几个受灾户,了解了他们的受灾情况和基本供给,停留了许久。这天到下午两点才回福安吃午饭。

  1996年8月7日,他已经到省里工作,仍然非常牵挂下党,以省委副书记的身份组织人再进下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乡公路建设和下屏峰村灾后重建问题,还调研了清源乡花菇产业发展情况。

  20多年过去了,下党人至今都忘不了当年习书记三进下党、对下党的关怀和恩情。他赤诚的为民爱民情怀,都被这片大山深处的百姓们牢牢记在了心里。更加难得的是,那个当年在地委大会上站起来“放炮”的乡党委书记杨奕周,成了习书记一位非常要好的基层朋友,习书记经常把他请到家里交谈,老杨后来还去浙江看望过他。后来他生病,习书记还给寄过药。他不幸过世之后,习书记还对他孩子的就业等问题给予帮助。习书记对基层干部的这种爱护关心,对在基层工作的同志是极大的鼓舞。

  采访组:我们了解到,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期间不仅对下党这样的贫困乡镇充满深情,而且积极推动“四下基层”,号召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贴近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请您讲讲这方面情况。

  陈增光:习书记在宁德期间跑了很多地方,最远的到过福鼎县的嵛山岛,这是闽东岛屿里面最大的一个岛屿,但当时还有待开发。去得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屏南县的仙山牧场,860米高。他还在那里举办了一次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住了5天,这也是地委读书班第一次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办。他在班上大力宣讲闽东的资源优势,包括宣讲仙山牛场良好的自然资源。他还对办读书班提出要求,说读书不能关在办公室里面,要走出去到外面一边看一边学。

  关于“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个理念是他在接待来访群众的时候形成的。我们宁德行署每月都有一个接待信访日,他在霞浦县亲自参加接待。那天来访的群众很多,估计有五六十人,每一个人他都接待,然后把问题记下来,有的当场就批,有的向群众承诺带回去办,还有的现场就提出转给哪个部门。另外还有一些,我们几个班子成员当场找相关人员谈话,并把了解的情况分门别类交给他的秘书。

  那次回来之后,他不是参加完接待就过去了,而是深入思考这个事。他在想,人民群众有这么多来访,我们应该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制度,既让群众满意,也让群众好找。所以他把实践中的积累归纳成“四下基层”,地委领导都要带头到基层接访,各县各层各级都以此类推。我们一确定接待日期,就马上向老百姓通知,老百姓知道书记要来,就可以向书记反映问题。习书记说:“这样把别人找我们,变成我们上门去,也是工作方法的一大创新。”这种做法,闽东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习书记政治智慧独特,概括能力很强,又非常善于思考,能够把理念性的观点,上升为指导实践的理论高度,再结合实际情况归纳提炼成施政举措。他在宁德提出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四下基层”,是当时指导工作非常有效的创新措施,我接任后坚持这种理念开展工作,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干部始终遵循的工作思路,对宁德的发展发挥了长效作用。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