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连城:百年锡器技艺 今朝如何传续

2019-03-28 15:28:13  来源:东南网
  

连城:百年锡器技艺 今朝如何传续

马恩明在一旁看着马华强雕刻麒麟图案。

  东南网龙岩3月27日讯(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黄水林 文/图)三月的连城四堡镇,小雨淅沥。走在小巷里,耳边传来清脆的“叮叮叮”的敲打声,富有节奏。熟悉的人知道,这是打锡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对于四堡来说, 700余年不曾断过。

  马恩明,是四堡锡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1952年出生的他,已和锡器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13岁起,他跟着父亲一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为家家户户打锡,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明白掌握技艺对一名手艺人的重要性。学习技能、传承创新,是他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使命。

  时光斗转,老技艺如何传承、新市场如何打开?如今还坚持制锡一线的打锡师傅们,依然在不停探索。

  流传七百年的技艺

  平时,四堡镇的街头有些清静。从镇上大路转弯进入一条小街巷后,一阵阵敲打声越发清晰。熟悉这里的人一听就知道,马恩明的“精全锡艺堂”到了。

  前店后家,是“精全锡艺堂”的格局。店面有两间,一间是制作之处,一间是展陈之处,一位头发有些发白的老人戴着眼镜坐在制作间内,专注地敲打着手中的锡片。看到有人来,他赶忙起身,到门口迎接。

  这位老人就是马恩明,有着一种手工匠人特有的硬朗。 “锡器”二字,是他这一生中重要的关键词。 “我们家祖辈做锡器,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说到这,马恩明用手比画了一个“六”字,话里也带有一种坚定。

  而四堡锡器技艺的历史,远比马恩明家族打锡的时间要久。据记载,四堡锡器制作技艺有着7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26代。自南宋以来,不乏制锡名师:南宋末年,四堡枧头村青年吴一郎到杭州其岳父处学习打锡技艺,将学来的锡器制作技艺结合四堡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传统,探索出一套具有浓郁四堡地方特色的锡器制作工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四堡乡枧头村人吴一龙因制作的锡器坚固耐用、美观大方,被明万历皇帝所赏识,赞誉为“锡状元”,四堡遂成为福建有名的锡器之乡……

  生长在客家土壤上的四堡锡器,其繁荣发展和客家习俗密不可分。在四堡及周边县,普通人家嫁女儿时,一定要有锡器作为陪嫁,数量上多则一堂(八件),少则半堂(四件)。“锡壶者”,惜福也,在客家人的家中,锡器更不是什么稀罕物件,有客人来访时,总要拿出盛装米酒的锡壶,把香醇的酒从细长的壶嘴中倒出,举杯推盏之间,热情尽显。

  繁荣离不开客家风俗,反之,客家文化也可以从锡器中一一洞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四堡锡器制作技艺为客家文化和客家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研究客家人的民风民俗的重要抓手,而锡器上的雕刻工艺,也集聚工艺美术研究和观赏价值。

  就是这样集实用、观赏、文化于一体的小小锡器,和客家人一起,蹚过了历史的长河,经历了时代变迁。几百年来,四堡人以打锡为生,来自四堡的打锡匠走遍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用巧手将一张张银白色锡板变成一个个锡具,留下的不仅是物件,更是不断更新和传承的手工工艺。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