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生态鸡,开发稻田养鱼,打好畲族品牌
“乡状元”来了 畲村一年淘金百万元
罗源秀岭畲族村的土鸡蛋、土鸭蛋、乌米饭等成了热销货。
产业振兴:稻田养出肥鱼 这里有群“乡村合伙人”
几年前,这里的鸡蛋只值几角钱。而且,那时秀岭村是个“空巢村”,仅有10多名留守老人。没有人气,显得没落。
朱秋容和郑毅强是外地人,2014年买笋,“结识”秀岭村。“我掏5万元买笋干,一个年轻人卖出两大卡车,只赚了2000元。”朱秋容被这里的好山好水吸引,更被村民的淳朴打动。
夫妻俩留下来创业,成立公司以及畲农合作社,而且规划建设5000多亩的飞竹高山湿地农业休闲旅游综合体,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合作社采取“庄园+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成了他们的“合伙人”。最初的项目是“稻田养鱼”——村民来养,庄园来卖。
“稻田养鲤鱼,鲤鱼吃稻虫,不仅荒田复耕、鲤鱼肥美,每亩还可增收5000元,带动村民就业,一举多得。”飞竹镇党委书记黄翚告诉记者,经过4年努力,“稻渔休闲区”获得省市休闲农业示范单位称号,而且辐射9个村,带动发展稻渔产业基地近千亩。
现在他们又尝试“莲田养鱼”,并与省农科院生态所合作,打造“稻田养鱼”升级版。
文化振兴:推介畲族文化 这里有个“美丽中国梦”
田地不荒了,村民也返乡了。
“以前在外面打工,每月2000元。如今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在庄园帮厨的村民肖秀梅说,她丈夫帮忙种田,每天工资有200元。庄园雇用了30多名村民,月平均工资约为4000元。当年卖笋的年轻人林太容成了合作社社长,也在庄园打工,年底还有分红。
而村里的老人,种了青菜,养了鸡鸭,只要是原生态产品,都可以高价卖给庄园。朱秋容算了一笔账:依托庄园,一年下来,村里可有百万元收入,其中包括村民农产品收入40万元,村民工资和社员分红40万元,田地和竹林租金20多万元。
久而久之,“合伙人”变成了“亲人”。朱秋容成了村里孩子的“干妈”,被人称为“阿强嫂”。老人家里电灯坏了,或是自行车链条掉了,喜欢找“阿强哥”帮忙。
庄园举办了罗源“稻鱼·畲风”节,推介畲族文化。畲农书屋对村民开放,其中不少书籍是热心游客寄来的。庄园还设立了巾帼实训基地,“阿强嫂”打算培训村里的妇女,让她们加入“大合唱”队伍,踏上一条接地气、聚人气、集财气的乡村振兴道路。
相关新闻
- 罗源法院在全省首设台胞台企法律家园工作室(2019-03-22 07:30:48)
- 罗源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落幕(2019-03-21 07:23:23)
- 雷金玉:脱贫攻坚,畲族人民绝不掉队(2019-03-20 08:21:20)
- 罗源: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打造千亿钢铁产业基地(2019-03-19 11:01:51)
- 罗源孕妇突发脑血管疾病 直升机紧急救援(视频)(2019-03-18 18:30:29)
- 优化营商环境 罗源按下“加速键”(2019-03-17 23:08:11)
- 汽车产业链,拉伸到罗源(2019-03-17 08:13:58)
- 山坳里的“中国传统村落”:畲族文化焕发新活力(2019-03-07 11:00:06)
- 罗源1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达29.4927亿元(2019-03-01 07:41:33)
- 罗源连续两年落地两个超百亿元项目(2019-02-26 23:32:08)
- 4只日本海豚入住罗源湾海洋世界 有望五一与观众见面(2019-02-22 07:41:50)
- 罗源在全省首推企业注销“一窗受理 八天办结”(2019-02-21 07: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