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全域思维 写好乡村发展“大文章”
政协委员聚焦福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嵩口古镇人潮如织。
福州日报记者组 文/摄
乡村是中国的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许多人心中的美好记忆。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如何推动福州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及组织振兴?委员们带着他们的调研成果、经验感受走进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会场。
充分开掘资源助力产业兴旺
【成绩点击】
我市休闲农业方兴未艾,众多以花卉蔬果种植采摘、休闲观光、垂钓野餐等为主的农家乐活动基地在各地“生根”。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去年8月琅岐旅游度假区接待人数达19.86万人次,增长79.5%;去年国庆期间,连江县接待游客39.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6亿元。
【委员献策】
政协委员金福生建议,在振兴乡村产业中,培育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市场占有率高、深受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农业品牌至关重要。要打好“特色牌”,重点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茶、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园艺产品;打好“绿色牌”,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使产地、产品的绿色生态美成为卖点;打好“营销牌”,结合当季农业生产、农村风情风貌等特色,举办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主题农事节庆活动等。
进入数字时代,乡村振兴也要插上“智慧翅膀”。民革福州市委会建议,农产品批发市场可探索打造“智慧农批云平台”,搭建智能农批综合管理及电子结算系统、云平台智能交易终端,通过平台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台盟福州市委会则在《关于加快发展福州休闲农业的建议》提案中建议,建设“福州市休闲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一套集休闲农业服务、管理咨询、营销推介、物流交易、虚拟展示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智能化现代信息支撑体系。
在产业发展中,文化振兴同样可以成为有力推手。民建福州市委会建议,在开掘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基础上,发展“文创+乡村”式全域旅游,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把有条件的乡村,建设成为全国性、区域性现当代文学艺术、影视、动漫、摄影、绘画等文创艺术成果的孵化地,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寻根地和研究基地。
三产融合同样引发热议。民进福州市委会在提案中建议,不断完善农村三产融合的扶持政策,调整完善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政策。同时,打造体现三产融合的示范点或示范项目,如连江县黄岐镇可打造海洋农业三产完整融合示范点、永泰县嵩口镇可打造成山地农业(茶油)三产完整融合示范点等。
相关新闻
- 围绕发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人大代表纷纷支招(2025-01-10 08:58:43)
- 市政协委员刘俐:建立“党建+邻里”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2025-01-10 08:48:02)
- 市政协委员袁冬洋:设置救生设备点 提升水域安全保障水平(2025-01-10 08:45:27)
-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产生14件议案 代表建议加快立法(2025-01-10 08:45:26)
- 福州市政协委员:“融”路迈大步 第一家园更幸福(2025-01-10 08:45:26)
- 福州市人大代表:福马先行探新路 融合示范加速度(2025-01-10 08:38:13)
- 委员建议发挥对台交流合作优势:榕台乡创合作 助力乡村振兴(2025-01-10 08:35:38)
- 市人大代表继续分组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等6份决议草案和2份草案建议表决稿(2025-01-10 08:31:10)
- 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告(第三号)(2025-01-10 08:30:43)
- 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告(第一号)(2025-01-10 08:30:43)
- 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告(第五号)(2025-01-10 08:30:43)
- 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公告(第二号)(2025-01-10 08: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