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仅一年多时间 瓦口洋从"巨型化粪池"回归水美湿地

2018-11-24 19:43:1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徐祥达、王成、关明辉)站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的瓦口洋边上眺望,溪水伴着成荫的绿树缓缓流淌,最终汇入闽江。三三两两的垂钓者聚在溪水边上聊天打趣,一派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景象。然而就在一年多以前,瓦口洋还被当地群众称为“巨型化粪池”。

  “过去根本不敢站在这里的。”南平市延平区委书记何明星说,“瓦口洋的水质曾经达到劣V类,黑臭难闻,路过的人无不掩鼻闭口。”

  瓦口洋位于福建省母亲河闽江支流斜溪上游,20世纪90年代,上游建设水库造成大量移民,为解决失地农民生计,当地曾鼓励生猪养殖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南平市闽江上游地区生猪存栏规模最大时超过400万头。

  养殖户把猪的巨量排泄物直排入溪水,这些污水最终汇入延平区水源地长万水库,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昔日草长莺飞的瓦口洋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巨型化粪池”。

  2017年,南平市打响了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市拆除生猪养殖场1.1万余家,削减生猪401.7万余头,养殖集中区延平区20条劣Ⅴ类小流域全部消除黑臭,母亲河开始回归清澈。

  “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不仅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环保事业,也是加快闽北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在延平退养生猪无异于“自断筋骨”,必须综合施策。

  一手抓畜禽污染治理,一手抓农民转产转业,南平市在治理生猪养殖的同时,引导农民“另起炉灶”发展生态农业。这边刚拆掉猪圈,那边很快挖出了水塘、搞起了小龙虾养殖、食用菌栽培和棚菜种植。

  延平区跃龙生态养殖基地的养殖户魏宗芳带着当地村民养起了小龙虾,他说:“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我们很支持,拆掉猪圈,我们这里的环境又变好了。水质变好以后,养出的小龙虾‘个大质优’,比市场上的普通小龙虾卖得还要贵。”

  “我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吸引了104户村民参股,八成以上以前都是养猪户,他们平时是股东,忙时当工人。”曾厝村村民曾禹尧介绍,“这些食用菌大棚投入约2000万元,一亩造价8万元,省里、区里各补贴25%。”

  “未来的规划中,瓦口洋将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老百姓可以依靠湿地生态公园择业致富,这条生态发展的路,我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何明星充满自信地说。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