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守护“国宝级”文化记忆——

福州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则文与闽剧的那些事

2018-09-16 07:43:56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吴晖 池远
  

福州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则文与闽剧的那些事

  吴则文(右一)在传授技艺。

  福州新闻网9月16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文 池远/摄)“金牌宣讲员”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演员吴则文的最新称号。上月底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季《福州,听我说》电视宣讲总决赛中,他荣膺此称号。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很荣幸作为宣讲员,分享闽剧的点点滴滴,守护这一“国宝级”文化记忆。

  作为闽剧表演工作者,吴则文是成功的,去年他凭借在原创反腐闽剧《兰花赋》中的出色表现,拿下了第28届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这是继闽剧名家陈乃春之后,我市时隔24年,再度有演员获此殊荣。

  昨日在采访中,吴则文与记者说的最多的是“走心、用功”。1990年,吴则文考上了福州市艺术学校闽剧班。这年他已16岁,错过了戏剧演员打“童子功”基础的最佳年纪。吴则文除了“恶补”,没有其他捷径。他每天坚持5点半起床,比其他同学提前一个小时练功,压腿、下腰、跑圆场、吊嗓……下午则延迟一个小时出练功房。

  众所周知,表演中表演者的眼神对人物塑造至关重要。为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吴则文常常点起线香,紧盯不眨。开始的时候,眼睛被烟雾熏得又酸又疼,泪眼婆娑,但他没有放弃,继续苦练。如今,他可以紧盯着线香至少半个小时都不眨眼。在“梅花奖”评选中,不少专家称赞吴则文“双眼都是戏”。

  经过刻苦练功,起步晚的吴则文毕业时,已经是班里的尖子了,但在进入人才济济的院团后,他也与其他刚毕业的演员一样,从跑龙套开始。

  “跑龙套的那几年,我没有对自己放松,我当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龙套。只要有机会,我就在侧幕后边观察前辈们的表演,回到家再细细琢磨,从中领悟到了不少东西。”吴则文说。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96年,吴则文随剧团去马来西亚演出,当地观众临时希望加演《珍珠塔》折子戏,但《珍珠塔》A角男主演没有随行,领导临时决定让B角吴则文上。凭借平时的积累,吴则文胸有成竹地登场了,一上台就赢得了戏迷们的阵阵喝彩。此后,他担纲传统剧目《沉香秘书楼》的男一号,从此走上主角之路,迄今已在20多部大戏里出演男主角。

  都说学艺难,但从艺更不容易。有一次,吴则文随团下乡演出准备登台时,小腿被意外刺伤,当时一阵阵疼痛袭来。为了不影响演出,他没告诉其他人,忍痛上台表演,并坚持到演出结束。回到后台,吴则文脱下戏服,才发现小腿已是鲜血淋漓,连戏靴子都被染红了。

  如果说这次“挂彩”是意外,那么下乡演出的艰苦则是常态。夏天演出,“热”是考验演员的一道关。室外温度高,室内密不透风,台下近千名观众围着,台上炽热的灯光直射着,演员化着浓妆,穿着厚厚的戏服,一台戏唱、念、做、打,2个多小时下来,全身都湿透了。吴则文告诉记者,因为戏服制作精美,为保护戏服,演员在演出前,总会在戏服内穿上贴身棉袄,以防汗水沾染戏服,而越是天气热,就越要穿加厚的棉袄。“有时演出结束后,戏服内的棉袄都能拧出水来。”吴则文笑着说。

  近年来,作为院团演出团副团长,吴则文坚持每年参加各类公益演出近百场,并串排创新传统剧目,把闽剧送进农村、社区、校园。“每次演出看到年轻观众,特别是小朋友,我总是特别开心,我很希望能在他们的心田种下闽剧的种子。我愿用一生守护闽剧这一‘国宝级’文化记忆。”

福州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则文与闽剧的那些事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林玮佳】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