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做血液透析不用跑大医院 厦门打通看病“最后一公里”

2018-09-06 09:50:00  来源:厦门网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每个患者的心愿。作为全国分级诊疗的一个标杆性城市,厦门为解决市民的看病难问题,率先开启了对疾病进行分类和疏解、把不同疾病放在不同医院治疗的模式。随着分级诊疗一步步下沉,许多医疗技术、服务品质、品牌美誉度高的社会办医机构走进了城市,此举被普遍认为是补齐了分级诊疗中最后一块拼图。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已经可以在社区治疗慢性病,省去了频繁跑大医院的烦恼。

  近日,导报记者特别选择了“血液透析”这一类特殊的患者,走进他们的世界,看看基层非公立医疗机构怎样打通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在患者的生活中发挥出如何重要的作用。

  精准护理筑稳患者“生命线”

  每个星期一、三、五上午,家住厦门殿前的张女士,就要摸出手机,摸索着按键拨打电话,与预约好的出租车司机通电话,然后摸索着出门。

  张女士是盲人,日常的一切都是在摸索之中完成。她常年订车,是要到离家不远的育秀里的百特盛康做血液透析。

  张女士2000年得了Ⅰ型糖尿病,这种病血糖忽高忽低很难控制,饮食的摄入量要控制得很精准,否则容易导致并发症。张女士不幸在2014年下半年丧失了视力,2015年下半年又得了尿毒症。

  张女士原先在大医院做血液透析,但是大医院人多,血透时间安排在晚上,张女士家住殿前,一次血透要4小时,来回就要五六个小时。后来张女士转到另一家医院,路程近了不少,却又遇到医院装修暂时停业。幸好,在病友的介绍下,她知道了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独立透析中心,于是在4月份就开始来到这里做血透。

  “不来不知道,我自从到这家独立透析中心做血透以后,明显感觉血液洗得更干净,毒素排得更干净,身体感觉更轻松了,走路都更有劲了,回家就想吃饭,胃口明显改善。”张女士回忆,以前做完血透,回家以后人是恹恹的,吃饭没有胃口。张女士说,连吞咽的愿望都没有。张女士知道,这都是医护人员精心护理才做到的。

  每周一、三、五上午,只要是张女士来做血透,保安老陈都会专门接送。“这个透析中心医护人员充足,也特别耐心。医疗和服务,反正就一个字:好!”张女士赞不绝口。

  就诊体验“像呵护孩子一样”

  陈阿姨今年64岁,50多岁时得了尿毒症。多年来她一直在大医院做血液透析。但大医院病人多,医护人员经常是顾不过来,没有专人全程监护,她女儿李女士一直守在身边,寸步不离。

  近几年,陈阿姨病情逐渐加重,心理状态也渐渐变化,情绪也渐渐难以控制。李女士也是疲于应对,感觉自己快支撑不住了。

  陈阿姨家住湖滨北路育秀中心。有一天她发现,家门口开了一家社区医院,开展了血液透析服务。虽然在此之前,民营医疗机构一直在她们的选择之外,但眼下这家医院离家这么近,陈阿姨动心了。

  李女士陪着妈妈来到这家医院咨询、考察,与医护人员反复交谈。“因为专业,所以他们更加精准、精细。就是这样的医疗手段和方式深深打动了我们。”于是母女俩决定,就试试这在家门口的血透中心。

  没多久,李女士发现,这里的医护人员“事儿”特别多,夜里10点多还来电话询问血压情况;要求也是特别严,各种禁止、各种要求。虽然嘴上偶尔抱怨两句,但学医出身的李女士知道,这是医院精准医疗的体现。

  慢慢地,陈阿姨的血压稳定下来了,神志、心情都大为好转,能吃饭,走路轻松,还喜欢帮着女儿做点洗衣、洗碗之类的家务。

  李女士高兴地说,以前在大医院,大医院病人多,就好像是家里孩子多,照顾不过来;但到了这里,病人个个都是“宝”,百特盛康就像照顾宝贝孩子一样照顾病人。

  来到百特盛康,李女士深切感受到,原本天天绷着的神经放松了,好像一个人一下子放松了,放空了,再也不需要全程陪伴妈妈做血透了,只需要照着医生护士说的去做就可以了,李女士打心眼里感到快乐,对独立血透中心的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这些日子相处下来,我和这里的医护人员已经亲近得跟家人一样。妈妈需要终身血透虽然很不幸,但幸运的是遇到了这样的医疗机构和医护,感谢他们”。

  记者手记

  把治疗送到患者身边

  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分级诊疗带给患者的不仅是便利,还有更好的就诊体验。

  终末期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人工肾”,它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净化排毒后,重新回到患者体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疾病的目的,也为准备换肾的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是目前延续患者生命的最佳办法。采访中导报记者了解到,如果不坚持每周做透析的话,两个月左右就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也就是说,血透治疗是尿毒症患者的“刚需”。

  在中国,透析患者的数量巨大,而综合性大医院的血透资源相对有限。患者一周需要去医院2-3次,特别严重的甚至要4-5次,如果每次都长途跋涉到爆满的大医院,花在路途和等待上的时间就需要很多,对于患者而言,这将是另一种“痛”。解决这一“痛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治疗送到患者身边,送到“家门口”,让优质医疗资源可以触手可及。在公立医院就诊、住院、取药沉重的压力“隐忧”之外,非公医疗怎样顺利补位,发挥自身优势,我们将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