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译制片的时代使命:从“让中国了解世界”到“让世界了解中国”

2018-06-24 16:40:49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6月23日消息(记者梁爽)他是《功夫熊猫》里的阿宝,《加菲猫》里的加菲,《哈利波特》里的斯内普教授,《碟中谍2》里的汤姆·克鲁斯……他就是上海电影译制厂副厂长、配音演员刘风,很多观众耳熟能详的电影中国版配音都有他的声音。

  “我是1989年进的译制厂,正好赶上译制片辉煌的尾巴。”刘风口中的辉煌时代是一代人的电影记忆。《佐罗》《追捕》《尼罗河上的惨案》等都是当时脍炙人口的佳片,译制片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上译厂一年就要配几十部进口片,那时观众对译制片很熟悉,对演员的声音如数家珍,配音演员要比电影演员红得多。

  译制片:从“让中国了解世界”到“让世界了解中国”

  “译制片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使者,它把国外的文化用中国人能接受的文化形式准确地传递给了中国观众。”刘风说,改革开放让译制片迎来了春天,译制片也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

  精准又达意的翻译、华丽又多彩的配音,上译厂的译制片让原版影片的精华呈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上海电影译制厂是中国国内唯一的译制外国影视片专业译制厂,成立60多年来,上译厂共译制了40多个国家1500多部影片,为引介世界电影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架起了中外电影文化的桥梁。

  人们通过上译厂译制的影片,认识了《佐罗》中为铲除恶霸而努力的蒙面义侠佐罗;认识了《茜茜公主》中大胆追爱、不畏强权的可爱公主茜茜;看到了《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卡西莫多与吉普赛姑娘埃斯梅拉达之间奇特的爱情故事。“那个时候,很多观众都以为外国人就是说中国话,译制片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刘风说。

  “过去,老一代配音演员是把外国文化引进来,让中国了解世界;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把中国的电影、电视、动漫等翻译成对方国的语言译制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在刘风看来,现在不仅要把中国的艺术作品传递出去,更是要通过译制片讲好中国故事,把能反映当代中国美好生活的东西传递出去。

  “哦!我的伙计”时代已去 配音风格在传承中创新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看外国电影原片,有人说译制片时代一去不返。“噢,上帝啊。”“噢,我的伙计,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记忆中字正腔圆稍显夸张的“译制腔”,成为译制片的刻板印象。对此,刘风表示,“译制腔”是特定时代的特殊产物,也是由影片题材决定的,是那个年代处理台词的方式,而现在的配音风格早就有所不同。

  电影配音在遵循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要好做好本土化的表达。“哇!猫哥我今天‘灰常灰常地开心’。”刘风举例2006年《加菲猫2》中文版语言表达上的变化,当时译制片配音必须以普通话为准,为了更符合动画人物形象,刘风做了大胆尝试,在配音时用了带有口音的广东话来表达。“随着现在影视剧越来越生活化,我们的配音也更生活化、更自然、让年轻观众容易接受。”

  在传承中创新。刘风说,配音采用时下流行语言是上译厂的传统。“无论哪国电影,翻译时本土化的表达最重要,绝对不能直译,要把外国文化的核心用中国人可以理解、听懂的语言翻译。”

  “中文版《功夫熊猫》的配音,甚至超出了好莱坞梦工厂的团队。”原汁原味永远是上译厂工作宗旨,刘风回忆说,在给《功夫熊猫》配音时,因为剧中的老龟动画形象本身没有牙齿,所以特意找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配音演员,拿掉假牙为老龟的动画形象配的音。“这让好莱坞团队都很称赞,说感觉中文版比英文原版配得还要生动、形象。”

  译制片助力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

  过去,上译厂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外面的世界。而现在,声音同样能助力中国的影视作品走出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译制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对于上译厂未来的发展,刘风表示,做剧是上译厂的强项,现在要做一种有声产品,也就是把电影录音剪辑、广播剧、评书、讲故事都结合在一起。同时,如何更好的把富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影视作品推广出去,用对方国的语言进行本土化译制也是关键。此外,动画片的译制仍有很多探索空间。

  “剧本翻译要‘有味’,演员配音要‘有神’。”这是上海电影译制厂14字厂训,一直挂在厂里一进门的两面墙上。在刘风看来,上译厂建厂六十余载,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都是时代赋予的历史印记。变的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译制片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桥梁的使命与担当。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