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青春,在大山深处绽放

2018-05-05 09:41:27  来源:福建日报
  

  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一群从城市回来的普通青年正努力发挥专长,悄然改变着乡村

  “济中村历经千年繁荣沧桑,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堡、古寨、古街、古民居群……”90后邱悦正在为游客当义务导游。

  “这10亩地是草莓立体种植基地。大棚里,还有农业技术培训教室。”80后范晓燕在自己的蔬菜基地,谋划启动农业旅游的新计划。

  这个青年节,在群山耸立的闽中大田,有一群普通青年正通过自己的奋斗在大山深处书写青春。

  我的青春我做主

  当众多年轻人宁可漂在城里时,一些青年选择回到故乡。

  三年前,大田县奇韬镇的邱悦从福州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当时,有两个工作岗位可供选择:一是留在省城金融部门;二是回到家乡从事农村基层工作。

  尽管一度辗转反侧,小邱最终下定决心,要用青春和学识去回馈生她养她的地方。她的第一个岗位在济阳乡扶贫办。

  而范晓燕返乡,一度让父母很震惊。她出生在大田城关,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当她被福建农林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录取时,以为女儿从此跳出农门的父母松了口气。

  大学毕业后,小范在福州一家饲料公司当了业务员,忙并快乐着。工作中,她结识做蔬菜生意的老乡叶先举,两人萌生爱情,也产生共同创业的想法。

  于是,两人做起“北菜南调”的生意——从河南、河北、辽宁等地批发蔬菜回南方。两年后,她发现,蔬菜行业有前景,但没有充足的资金难做强。“北菜可南调,南菜也可北运,家乡环境好,海拔高,为啥不能自己搞种植基地?”小范想。

  说干就干,她与小叶回到武陵乡上岩村,试种了两亩黄瓜。除草、灌溉、挑肥、施肥……那一年,两亩黄瓜每亩净赚1万元。初战告捷,小范有了新目标——要做全县最大的菜农。

  新时代,乡村也是大舞台,他们说:“我的青春我做主。”

  风雨之后有彩虹

  返乡就业或创业,如何适应、融入乡村成了年轻人面对的第一道坎。

  “做农业,不容易。”回想创业初期,小范感慨道。回乡第二年,小范夫妻带着乡亲种了28亩黄瓜,但因行情不好,亏损十几万元。紧接着,夫妻俩转战太华镇西埔村。那三年,菜要么被霜打,要么被雨水浸泡,亏了几十万元。

  “再难我也得咬牙坚持!”小范说,屡屡受挫,让她意识到“种菜不能靠天吃饭”,要尝试大棚种植,可一亩大棚建设成本要三四万元,钱从哪来?

  2009年,在团县委推荐下,小范加入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获得创业规划和5万元贷款。在县妇联牵线下,一个外地客商投资48万元入股建设大棚。小范的父母也被女儿打动,拿出20多万元积蓄帮助她。

  第二年,67亩钢架连拱蔬菜大棚建成,小范夫妻的蔬菜事业逐渐走上正轨。

  返乡工作的邱悦一开始也有不少困扰。她说:“基层工作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却不知从哪入手。”

  很快,她发现乡里的文化宣传比较弱,便发挥文字特长,记录乡村的变化,定期更新“灵动济阳”公众号,文章多次被省市县报纸采用。

  2016年8月,小邱当选为乡团委书记。她发现,许多青年外出打拼,导致团组织工作难以开展。

  于是,决定从建立微信群开始破题。日积月累,小邱建起一个500人的“济阳青年联络微信群”。新农合缴费、农保报销、民政临时救助政策、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准生证办理、创业补助政策……一系列和在外青年密切联系的问题,一一在群里得到解答。“过去看起来遥远的团组织,变成了大伙的贴心人。”群里有人评价道。

  我为振兴出份力

  三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邱悦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乡镇工作的多面手。

  “遇到乡里项目建设需要征地,很多年轻人从大局出发,主动帮忙做家人的思想工作。”邱悦说,互联网拉近了乡镇党委政府与青年朋友的距离,他们开始关注家乡,并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的振兴奉献力量。

  在乡里多年努力下,济阳乡从偏远山村发展成国家3A级景区。“作为见证者、参与者,我感觉特幸运。”小邱说。

  青年既是参与者,也是领头人。小范创立了大田县崇康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营。有资金的村民可以承包土地,自己建棚、管理;也可以租用园区大棚,等有了效益再付钱;在基地周边发展蔬菜种植的,她提供种苗和技术,统一包装、收购、销售;农户还可以投工入股的形式参与公司的利润分红。农民有了土地流转、劳动劳作、利润分红3项收入。

  为帮扶贫困户,小范还划出13亩青春扶贫标准蔬菜大棚,作为市级种植创业孵化基地项目,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土地及种苗、传授技术,不仅管种植,还包销售,让贫困户有了生活保障。

  目前,小范的蔬菜基地已帮助160余人就业,带动周边农户350多户,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她的合作社和周边蔬菜基地累计解决2000多人就业,其中妇女占90%以上,残疾人40人,50多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从大山走出,又重返乡村,一个个青年人如星星之火,正悄然改变着乡村,对未来充满希望。(记者 方炜杭 林宇熙 通讯员 吴联参 郑宗栖)

【责任编辑:陈玲云】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