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新闻

文以载福,翰墨同馨——赵玉林陈章汉闽都文化诗书联赋艺术展开幕式精彩回顾

2018-03-31 14:25:02    来源:福州新闻网

文以载福,翰墨同馨——赵玉林陈章汉闽都文化诗书联赋艺术展开幕式精彩回顾

文以载福,翰墨同馨——赵玉林陈章汉闽都文化诗书联赋艺术展开幕式精彩回顾

文以载福,翰墨同馨——赵玉林陈章汉闽都文化诗书联赋艺术展开幕式精彩回顾

文以载福,翰墨同馨——赵玉林陈章汉闽都文化诗书联赋艺术展开幕式精彩回顾

  文以载福 翰墨同馨

  ——赵玉林陈章汉闽都文化诗书联赋艺术展综述

  2018年3月27日上午,赵玉林、陈章汉“闽都文化”诗书联赋艺术展在三坊七巷安民巷47号鄢家花厅(福州文艺家之家)开幕。本次展览由福州市文联主办,支持单位有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闽都文化研究会、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单位为福州市书法家协会、福建省耕读书院,是“新时代·新征程·新福州”主题系列文艺创作展示活动之一,展事将持续至4月上旬。

  作为福州市文艺繁荣发展的一个全新尝试,2017年,市文联授予陈章汉文学工作室等26个工作室为福州市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以本次书法艺术展为契机和发端,福州市文联同福州晚报联手开设以“走进文艺名家”为主题的专栏,通过探访福州的文艺名家,挖掘文艺名家的故事,从而发挥文艺名家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文艺名家,欣赏福州文艺精品。

  中共福建省委原常委、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文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黄树清,福建省文联原党组书记、省文史馆诗书画研究院院长林德冠,福建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省方志委原主任罗健,福建省投资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丁仕达,福建省民政厅原厅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黄序和,福建省民宗厅原副厅长、省文史馆副馆长余险峰,中共福州市委原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长,闽都文化研究会会长徐启源,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伙金,以及王立根、陈章汉、杨际岚、武夏红、田磊、林朝晖、吴昌钢、余端照等文化艺术界人士到场祝贺,到会的特邀嘉宾还有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部分馆员、“榕城十老”书法艺术沙龙部分成员等各界名人。

  开幕式由支持单位闽都文化研究会徐启源会长主持,承办单位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吴昌钢主席、耕读书院陈章汉院长,以及福建省爱国拥军促进会黄序和会长先后致辞,作了精彩到位的讲话。本次书法展支持单位福建省文史馆黄树清馆长最后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对二位文艺名家和主承办单位表示祝贺,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同时对赵玉林、陈章汉特殊的文化艺术缘做了梳理和介绍,对一老一新两位文史馆馆员的多方面成就表示了高度肯定和敬佩。此外,他还对耕读书院“承启斯文”的文化理念深表认同,希望以此次展事为契机,更好地传承闽都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陈章汉说,这是一场跨越时空与个体生命的展览,也是他们40年情谊的汇融,共同以文章翰墨延续闽都文脉,承启斯文。两位文化名家的忘年交与文化缘,为这场酝酿了两年的展事增添了厚重的意义。他们的作品时常在福州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联袂登场,一道为地方文化的提升做出了传统形式的、艺术化的贡献。此外,他们还先后创作过《寿山石赋》,一同收入《历代咏寿山石诗文选》,并创作书法长卷和六条屏书法,作为2013年首届中国(福州)寿山石文化节的重要文化产品。

  此次展览,两位名家自撰自书旧体诗词、楹联辞赋等,以福州地方文化题材为主,多形式、多材质、多色彩地表现闽都文化与书法艺术以及文化衍生品的有机融合。陈章汉赋文新作《三坊七巷赋》自书六条屏等长篇作品,也首次在三坊七巷公开亮相。部分新作还融入了对新时代、新福州的歌颂与书写。另外,结合陈章汉的“新五福”概念、针对有福之州设计开发的“五福”漆匾、“五福”紫砂壶和“福旺”对杯也一同亮相展厅;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书法家钱本殷刻制的陈章汉《九赋》微雕金奖作品,也为艺术展跨界添彩。开幕式现场,众多文艺名家对展事表示肯定,并对书法展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翰墨双臻给予了高度评价。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也驻足欣赏、评点品味,享受着闽都文化视觉盛宴。

  “原与赵老共同计划的双人展却因诸事搁浅,可惜未能等到那一天赵老就走了。”陈章汉满怀遗憾,同时也认为,艺术是跨越时空的,师生之谊与时间无关,“赵老是我辈学习的榜样。联袂办展,正是最好的学习。”

  耕读书院副院长陈骋是本次策展人之一,他简要解读了该展览主题——“文以载福 翰墨同馨”的寓意:“文以载道”是古语,这次展出的主要是闽都文化题材的诗词联赋作品,可以说这些文字正承载着福州文化内涵,宣扬了福州文化精神,所以称“文以载福”。翰是文章,墨是书画,文字与书法合二为一、相辅相成,深蕴着共同的芬芳和韵味。本次展览,也是借文学艺术联展,表达陈章汉和他的同道们对赵玉林老先生为人为文的崇敬之情。文以载福并载道,翰墨同馨又同心。文化艺术之途,需要有更多有识之士一道承启斯文,并肩前行。(福建省耕读书院)

【责任编辑:林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