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湄洲岛上又见湖

2017-12-15 09:05:56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湄洲岛上又见湖

  水面波光粼粼,湖岸草木萋萋;海风徐来,湖心中的水生植物随波荡漾,下游处的大型风车吱吱呀呀……12月初的暖阳中,湖石淉湖绿意融融。

  20年前,湄洲岛还是座“只长石头不长草,海风吹着沙子跑”的秃岛。如今,这里万木成林,绿荫满岛,绿化率已达52%。当年被称作“岛上龙须沟”的湖石淉湖,面积扩大了一倍多。

  秃岛变绿岛,见证了湄洲岛人久久为功的韧劲儿。

  福建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祖庙就坐落在湄洲岛上。

  这是一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海岛,淡水难存,草木难生。1998年3月,福建省政府领导亲赴湄洲岛参加植树造林,提出“一定要保护好湄洲岛”的要求,从此让岛上4万多干部群众心心念念。

  “在湄洲岛上种树,得像种菜一样伺候。”当了4年多湄洲岛管委会园林处主任的陈建国,为了在这海风大、盐碱度高的海岛上多种活一棵树,绞尽了脑汁。

  因为成活率实在太低,这里的绿化招标项目,硬是无人接招。袋装苗、挖客土、攒鸡粪……园林处只好自己组建绿化公司,除了购买树苗实行政府采购,剩下的活全得自己干。细心呵护之下,苗木成活率年年稳步上升。“最近几年在90%以上,能够成活的树种,从过去的十几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陈建国说。

  不光是种好岛上树,湄洲岛还将沿海红树林也都保护了起来。放眼望去,14.3平方公里的全岛上,红树林就像“海中哨兵”,木麻黄组成“防风军团”,黑松坚守在山头每一处阵地;小叶榕、香樟等“乔灌木兄弟”,排成了一条条绿化带。再往后,居民房前屋后的龙眼、枇杷等果树,散发阵阵芳香。

  10年前,湄洲岛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我国首个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从此,高鑫魁就盼着湖石淉能早点“变回”湖。

  老高参加过1998年时的植树造林,当年作为“经济能人”被请回岛上西亭村,出任村支书。如今退休了,仍把俩儿子“扣”在岛上不让走,“把湄洲岛变绿了,还得建美了!”

  老高的“心病”,也是湄洲岛人共同的“心病”——湖石淉湖是岛上的一块洼地,积雨而成一湾70亩小湖。随着岛上发展,各种生活污水也都注入了小湖,湖水渐渐又黑又臭,人称“岛上龙须沟”。

  湄洲岛每年财政收入就2个亿,其中1亿元投入绿化,更多的建设和保护资金从哪里来?

  2015年11月,莆田推出全市共建湄洲岛的新举措,市里每年统筹2亿元支持资金。2016年,福建省水利厅又帮湄洲岛争取到两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总资金6000万元,湄洲岛管委会再以1∶1配套。

  管委会建设了34公里截污管道,并对全岛污水实行集中收集和处理;铺设了50公里集雨系统,湖石淉周边5公里范围每年可生态补水20万方;引进50部电动垃圾收集车,岛上垃圾全部运送至岛外垃圾焚烧发电厂。

  湖石淉湖也投放了大量水生植物,利用天然风力、水车提水,全湖实现了自净。

  “我们现在就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片湖。”今年夏天,高鑫魁带领村老人协会成员,义务清理了2000多亩海边养殖场,还种下18亩彩化林。(记者 赵鹏)

【责任编辑:林玮佳】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