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助村 生活正在“牛”起来
-
长乐乡的贫困人员在永荣集团车间上班。
东南网11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黄如飞 漳州观察记者 萧镇平 文/图)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我省一批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财力、智力参与精准扶贫,正在成为贫困乡村减贫的一股重要力量。今天助村讲述的是福建永荣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永荣集团)的扶贫故事。通过“三位一体”精准“驻村”扶贫,漳州平和县长乐乡农家村正在演绎着一段扶贫佳话——
农家村位于曾打响“八闽革命第一枪”的“平和暴动”策源地——长乐乡,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总部恰好位于福州市长乐区,重名的巧合既是缘分也是使命。
2016年2月底,永荣集团以大长乐带动小长乐的总体思路与长乐乡进行对接。通过家庭创业扶贫、村级产业扶贫、个人就业扶贫、基础建设扶贫等方式,集团全面对接农家村,实现整体帮扶。
一年多以来的“驻村”扶贫,集团一期投入超过百万元,改善村里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吸纳24名贫困人员到集团就业,38户贫困户通过家庭养殖创业,实现稳定脱贫。同时,永荣集团还因地制宜,帮扶农家村培育村级产业。
-
永荣资助贫困户整修房屋,外立面粉刷。
提升基础设施,迈出扶贫第一步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对于农家村而言再恰当不过。从长乐乡政府所在地出发,十几公里的进村公路,最窄处只能容纳一辆小车通行,加上弯道多且急,开车得40多分钟才能抵达农家村。
2016年3月4日首次进村现场调研,从长乐出发,经过近6个小时的颠簸,永荣集团的工作队才到达农家村。“整个村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凋敝破败,村民住的都是黄土房,没有看到一座像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集团人力资源副总黄剑印象深刻。
通过入户走访,他们进一步了解到,农家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全村扶贫户42户114人,占全村人口15.8%,其中,因残致贫7户7人,因学致贫12户49人,因病致贫23户58人,多数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恶劣,同时基本不具备外出就业打工的能力,加上村里无支柱产业,贫困户增收困难,扶贫形势极其严峻。
三进农家村,工作队汇报调研结果后,集团决定成立精准扶贫办公室,如同“号脉”诊断,永荣集团为农家村的“脱贫攻坚”开出了一张精准的整体药方。
由于村民居住的房屋多为土坯房,居住条件差,大家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强烈。他们的首要目标是特困保障与建设修缮扶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让村民尽快住上好房子。1年间,永荣集团投入16.5万元修缮改建房屋。永荣集团还帮助农家村拓宽进村道路3.5公里,对接帮扶推进集建点基础设施建设,铺设排水排污渠570米,新架设路灯35盏。目前基建点已经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民新房正在陆续建设。
今年初以来,村支书石为信一直忙着进村道路的拓宽工程,“卡脖子”路段只剩下最后的一公里多,年内将全线贯通。“以后两车就能交会了,进出村都会方便很多。自从永荣来帮扶,村里变化太多了。”石书记竖起了大拇指,“路好走了,首先受益的就是盖新房的村民们,建筑材料运进来都便宜了。”
-
永荣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村里调研。
开辟就业通道,实现快速脱贫
简单的解困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要让贫困户具有自我发展能力。永荣集团为长乐乡的贫困户量身打造了就业和创业两条路径,以期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
曾令钦今年21岁,性格内向的他初中毕业后就留在家中帮助父母务农,唯一的姐姐出外打工。石书记介绍说道:“现在不一样了,曾令钦到永荣工作,不仅能自己赚钱,而且走出去学技能学本领,长见识,胆子都变大了。”
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帮助长乐乡贫困户转移就业的方式,实现精准扶贫,永荣集团一共吸纳了24名长乐乡贫困人员。
由于贫困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技能偏低,而且走出家门的意愿不强烈,普遍有“守土”情结。为了鼓励贫困人员积极就业,永荣集团特事特办,不限制学历不限制年龄,只要贫困户体检合格,就可以到公司上班。同时,公司还给出了包吃包住3000元的待遇,而且试用期待遇和正式职工一致。
截至目前,集团入村举办了2次招聘会,和村干部一起入户宣传,在他们入职当天,集团不仅派专车接送,还为其购买被褥等生活必需品。
由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这些走出大山的贫困户面临从身份到心理的巨大转变。在到岗之前,永荣还开办专门的岗前培训班,派专职老师为他们讲解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开展座谈会倾听心声,解决他们现实遇到的困难。
截至目前,除了少数由于身体、年龄等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务工人员外,多数人已经工作一年以上,入职当月即实现了个人脱贫,工作满一年基本实现全家脱贫的目标。
除了可以走出来的人员,农家村更多的是走不出来的老弱病残。那么他们的脱贫之路在哪里?
作为集团扶贫办公室的“发动机”,产业发展与家庭创业扶贫部承担起了为农家村“造血”的重任。
黄剑参与了产业规划的全过程,他表示,产业扶贫是当前各种扶贫模式中的“优选项”,变“输血”为“造血”,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
梳理农家村的优劣势,农家村乃至全乡都有养殖阉鸡、土鸡、土鸭的习惯,由于山地面积大,生态好,非常适合散养鸡鸭。“当地土地饲料资源丰富,散养鸡鸭几乎不需要额外成本。而且劳动强度较低, 非常适合女性和老人养殖。”黄剑分析说道。
产业扶贫,真正的难点和“痛点”是市场入口与产品销售。而市场资源与产品销售,恰好是企业的优势。整合散养模式,永荣集团探索建立了“鸡鸭养殖,集团包销”的扶贫方式。他们与长乐乡农家村建立农副产品供应机制,集团与乡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由集团食堂每年定向采购贫困户土鸡土鸭4000只以上。
由于产品生产与市场资源有效对接,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而且乡里成立的家禽合作社向贫困户免费提供鸡、鸭苗,对接专业人员进行宰杀,在饲养、运输、销售等关键环节有了保障,贫困户的信心大增。目前,全乡38户贫困户通过家庭养殖创业,实现稳定脱贫。
-
目前立春养牛专业合作社存栏数已经达到60余头,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规模增加品种。
培育村级产业,二期扶贫走向纵深
山村的永续发展需要更强的“永动机”,除了鸡鸭养殖,农家村还需要一个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来提振士气,获得更长久的持续发展动力,从而迈向整体脱贫。
农家村属于客家山区,山地面积相当广阔。当地乡村干部提供的信息启发了扶贫思路。长乐乡畜牧兽医站的冯清泉站长透露:“农家村目前涵养的山地草场有三四千亩,多为狼尾草、黑麦草,而且自古以来这里的农户就有养牛传统,主要饲养品种是闽南水牛、鲁西黄牛。”
有天然草场资源,这里的牛都是自然散养,因此养殖周期长,肉质鲜美,“出栏牛一公斤可以卖出30~32元的高价,还供不应求”。但是一家一户散养的风险高,效益低,村民不敢大规模养殖,多数用于耕作需要。永荣集团觉得养牛大有可为,“有传统基础,也有很好的自然条件,而且适合当地的现状,风险相对小”。
去年永荣鼓励村集体成立平和县立春养牛专业合作社,提供10万元资金,按照统一采购牛犊、统一放养、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农家村设立养殖基地。
一期工程实验养殖鲁西黄牛,经过繁殖,目前肉牛存栏数已经达到60余头。为了打消贫困户养牛风险,永荣还给每头牛都上了保险,如果牛在饲养过程中死亡,可以获赔8000元。
采用“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除了卖牛产生经济效益,还雇用有半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生产,轮流放养。今年,牛场就雇用了贫困户曾国基等3人,主要负责牛场清洁、放养维护等工作。每天7点将牛赶到草场,傍晚四五点再赶回来,曾国基每月能拿到1500元工资,年底根据个人表现,每月可再得到500~900元不等的绩效工资。“不用离开家,就能获得稳定收入,日子过得好多了。”他脸上露出了笑容,“牛粪还是很好的有机肥,我把牛粪拣回家做柚子的肥料,今年的化肥投入还少了1万多元。”
“买牛不愁钱、养牛没风险、产牛有奖励”,首期实验养殖获得了成功,村民的干劲起来了。目前,村企已经达成共识,将积极培育规模化养牛作为村里未来的支柱产业。“黄牛生长周期慢,下阶段我们计划增加品种,有考虑引进生长较快的西门塔尔牛。”冯清泉告诉记者,“按照标准化牛场的建设要求,牛棚二期建设将扩大养殖规模,力争明年基地的存栏数超过150头。”
一年多的精准扶贫,效果已经初显,但是整体脱贫仍需努力。11月初,永荣集团落实二期百万元扶贫资金,将在农家村援建办公、便民服务、医疗、老人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同时,集团计划加大采购数量和品种,将长乐乡发展转变成为集团绿色食品采购基地,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