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剪纸艺术家:守住文化根脉 剪出别样味道

2017-10-20 10:08:55  来源:福建日报
  

  剪纸艺术家在纸张、技法和内容上大胆创新,采用纯黑色、彩色和套色纸张,将传统节日与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巧妙地结合,充分展现“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创作技法

  守住文化根脉 剪出别样味道

剪纸艺术家:守住文化根脉 剪出别样味道

  这个大大的“福”字,是蓝雅萍现场创作的。

剪纸艺术家:守住文化根脉 剪出别样味道

  董雅萍向参观者介绍她用16幅套色剪纸“剪”出的元宵故事。

  东南网10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文/图)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名家剪纸艺术作品联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展出,人们既可以欣赏剪纸艺术,又可以现场学剪纸。

  本次作品联展由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主办、董雅萍剪纸工作室协办,展出的近120幅作品,大胆创新,除了常用的喜庆大红色剪纸外,还采用纯黑色、彩色、套色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展览作品由福州市剪纸学会副会长董雅萍、福建剪纸艺术之乡柘荣县的剪纸艺术家金素清、甘肃庆阳市剪纸艺术家张雪峰和被喻为“中国十大神剪”的陕西榆林市剪纸艺术家武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专题创作,采用多幅剪纸作品表现同一主题,将传统节日与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相结合,以“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技法展现出来,乡土气息浓厚,节日场景生动,艺术手法独特。

  “剪纸艺术,唯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但是,不能割断剪纸传统谈创新。我们主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步,这个巨人就是传统。”董雅萍说。

  一刀一剪,讲述传统节日

  作为中国文化瑰宝,剪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剪纸如何创新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剪纸艺术家董雅萍给出的答案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说起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流传着汉武帝宠臣东方朔和元宵姑娘的传说。不过,用剪纸的形式把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表现出来,是董雅萍的创意。她用16幅套色剪纸作品,以最原始的形式完整地再现了与闹元宵有关的习俗。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套剪纸作品以纯黑色为主色调,刀工细腻,线条流畅,柔中带刚,所配文字说明言简意赅却内涵丰富。其中第7幅作品的文字说明这样写道:东方朔左思右想,走出宫门,到长安城西北,找到元宵的家,把元宵思念亲人的心情告诉她的家人,并嘱咐了正月十五让他们相会的设计。

  “剪纸是中华民族民俗千百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也是老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民族的审美内涵。但传统节日式微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首次采用系列剪纸的形式表现传统节日,就是希望年轻人通过接触剪纸,可以更好地认识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唤醒内心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使命感,把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意识传下去。”董雅萍说。

  来自深圳的张艺馨小朋友也爱剪纸,趁国庆中秋长假和妈妈一起逛福州三坊七巷,顺道看剪纸展览识传统节日,长了见识,还现场拜董雅萍为师。

  “上溯唐代盛于清”的柘荣剪纸,久负盛名。柘荣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金素清以阳剪为主,用16幅套色剪纸作品给大家讲述了中秋节的来历,风格通透空灵,线条刚劲有力,造型细腻独特,吸引众人驻足观看。

  “从去年10月产生创作意图到今年6月底16幅作品全部出炉,我用了8个多月进行创作,其间反复推敲、修改,希望能创作出既适合大众欣赏又富有地域特点和个人特色的作品。”金素清说。

  传承闽文化,丝丝入人心

  董雅萍在福州马尾长大,从小跟着心灵手巧的奶奶学剪纸。为了汲取北方剪纸精华,1995年,她特地跑到北方学艺。

  经过长时间摸索,董雅萍将北方剪纸的单纯质朴、豪放粗犷和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秀丽纤细融合在一起,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作品呈现出以传统为“本”、以生活为“枝”的脉络。

  “非遗传承重在文化与技艺的传承。在学习和创作剪纸过程中,我努力探索意象造型的思维模式,运用直觉、想象、联想、类比等方法,把传统剪纸的民俗性、吉祥性、意象性融入作品,剪出自己心中的美好生活情景。”董雅萍说。

  在现场,她用手中的剪刀创作了一个大大的“福”字,里面有白塔、乌塔,有衣锦坊、黄巷,还有镇海楼,洋溢着浓浓的福州元素。据介绍,2015年,为配合福州青运会宣传,她也创作了一幅以福州的“福”为主体的剪纸作品《榕榕喜迎青运会》,作品中间是青运会吉祥物“榕榕”图案,还镶嵌有蝴蝶、荷花、水仙、祥云等元素。

  更让人称道的是,董雅萍把创作视角放在自己熟悉的船政文化上,创作了许多场面宏大、细节传神的船政剪纸作品。其中,2015年创作的《船政之光》《千年古港百年船政》剪纸作品包揽了福建省“福雕奖”的金、银奖。

  “剪纸之所以能延绵数千年,在于它始终根植于人们的情感需求。父亲长期在马尾船厂工作,我对船政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希望通过剪纸把马尾船政文化传播出去。”她说。

  与此同时,金素清怀揣剪子,绽放心花,在保持传统风格技法的基础上,打破传统阳剪、阴刻手法,寻求剪纸技法创新。

  “柘荣剪纸在色彩、材质、内容、用途、营销和产品开发上大胆创新,但没有丢掉文化根性,反而比以往更加注重当地的历史、人文和民俗,不断从中汲取营养。”金素清说。

  既要传下去,也要走出去

  受机械剪纸冲击、地域特色弱化、资金支持掣肘等因素制约,剪纸技艺传承面临不少实际困难。即便如此,具有深厚民众基础的剪纸并未从大众视野中消失。

  “中青年民间剪纸传承人是福州剪纸的主流队伍,他们既有传统的根基,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匠心守护剪纸技艺创新。”董雅萍说。

  为了让剪纸艺术传下去,董雅萍坚持在市区大中小学开设中华传统剪纸艺术选修课。目前,已有多批学生代表福建到台湾开展交流活动。同时,她还创设非遗剪纸项目研究平台,开展与省外民间剪纸艺术家的学术交流。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脉络,世代流传并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至数十个国家,很多外国友人喜欢中国剪纸。

  “去年我两次随福州市文化交流团赴荷兰、丹麦开展文化交流,外国友人看我用一把剪刀剪出各种花样,感到非常神奇。咱们能用一把剪刀让世界人民了解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并且剪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所以要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传播出去,让更多外国人认识中国剪纸艺术。”董雅萍说。

  金素清告诉记者,为了让传统工艺活起来,柘荣县成立了剪纸传习所、剪纸文创馆,还组织编写了《柘荣剪纸》乡土教材,把剪纸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同时,与福建商专、宁德师院携手,建立剪纸艺术教育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