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厦门“刷脸时代”已来临 “靠脸办事”融入生活

2017-09-20 15:39:13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席恺见习记者 谭心怡 林施赟)近日,iPhone X 发布,新功能面部识别“Face ID”引发热议。与此同时,银行也放出“大招”:不要银行卡,对着窗口笑一笑,再根据提示操作几下,钱马上就自己“吐”出来。

  事实上,作为智慧城市的厦门,“刷脸时代”已经来临,“靠脸办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门,只要刷脸,不仅可以取钱、坐车、住酒店,甚至还可以直接消费买东西。

厦门“刷脸时代”已来临 “靠脸办事”融入生活

  人脸识别

  本报记者实地体验并采访专家,为您解答“刷脸之惑”

厦门“刷脸时代”已来临 “靠脸办事”融入生活

  酒店刷脸。

厦门“刷脸时代”已来临 “靠脸办事”融入生活

  梧村长途汽车站乘客刷脸进站。

  人脸识别技术到底有多快?如果我化了浓妆、整了容、拉来我的双胞胎姐姐,它还能轻松识别吗?会不会有人盗取数据,悄悄“偷”走我的脸?针对这些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连日来,本报记者进行实地体验,并请专门研究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技公司,一一为您解答。

  展厅>> 抓“人脸”追踪轨迹

  在前日的厦洽会展厅,记者看到一台“人脸轨迹追踪器”——一个不起眼的人脸抓拍摄像机就装在液晶屏幕旁,只要有人经过,摄像机都会悄悄将每个人的面容大特写,进行“记录”。多台追踪器一旦形成网络,并与后台人脸数据实时进行比对,就可以计算出人脸“行动路线”。

  这款黑镜头、白镜身的“人脸抓拍摄像机”,不仅可视频监控,还能抓拍所有出现在视频中的人脸,形成“人脸库”,据介绍,机器将实时把所拍到的画面反映到后台,为人流量统计和人群分析提供“数据库”。

  而每一个出现在“人脸抓拍摄像机”的人员都会被记录。如果某一人员多次经过机器,机器将会通过该人员被记录情况,分析出此人的“行动轨迹”。

  “人员面部出现的次数和位置实时出现在液晶显示屏上,我们选择进入其中一位被记录的人员的信息库,行动路线图就马上显示出来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人脸轨迹追踪”具备追踪功能,时刻捕捉人员动向,跟踪人员行踪,分析人员出行规律,最后将信息传送和共享。

  酒店>> “刷脸”入住流程简单便捷

  外形酷似银行ATM取款机的入住自助机,是厦门华侨大酒店的“新员工”,它的到来,成了负责办理入住人员的好帮手。

  酒店大堂副理丁女士说,入住实现了自助,不仅节约了客人时间,也减少了工作人员一定的工作量。

  记者选择屏幕主页面的“无订单入住”选项后,将身份证放在“二代身份证阅读区”,约5秒左右,屏幕左侧自动显示出身份证信息,同时右侧出现拍摄框,记者脸部对准屏幕正上方一个黑孔——摄像头,系统提示左右晃动头部,“嘀”的一声后,照片定格,完成采集,后台随即进行识别,很快系统进行提示:“刷脸成功”,完成该过程约30秒左右。

  据了解,入住自助机系统是通过引入公安部居民身份证网上认证技术,实时与公安部后台进行数据比对,实现“人证合一”的智能认证。

  “身份证信息读取和人脸识别相当于双重认证、核实,凡是已经办理挂失的身份证或假身份证都无法完成人、证匹配,不能自助办理入住。”酒店工作人员说。

  车站>> 脸与证双重核查保障安全

  将脸往前凑,站在面部识别机前,听到机器发出“验证通过!”这段语音提醒,乘客拔出卡槽里的身份证,完成物品检查后,就能进入到车站准备乘车。脸与证的双重核查,让安全乘车又多了一重保障。

  虽说多了一道检查程序,但其实并不费时。前日下午,记者在梧村长途汽车站详细观察了乘客接受“双重安检”的过程。

  车站的两个进站口各设一台面部识别机,乘客与往常一样排队进站,之前只要刷身份证就可入站,如今多了一个“刷脸”步骤:乘客站在机器摄像头前,把身份证插入卡槽,摄像头进行拍照,只需要10几秒钟的系统识别过程,确定“人证合一”后,取回身份证即可进入下一步物品安检程序。

  “如果乘客实际面部与证件照片有太大变化,就无法进入车站。”站内工作人员王芳介绍说,自8月底面部识别机“上岗”以来,不仅减轻了安检工作的压力,也更能进一步保证乘客乘车安全,可谓是“两全其美”。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