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尹贻明:重症病房里紧握患者双手的“暖医”

2017-09-17 15:41:20  来源:央视网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尹贻明:重症病房里紧握患者双手的“暖医”

  央视网消息:重症医学科的病人,一脚踏在人间,一脚踏在“奈何桥”。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则要和时间赛跑,为生命做最后的一搏。

  59岁的尹贻明是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他在急诊医疗和重症抢救一线工作了三十余年,率领科室医护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救治着病情最危重、最复杂的病人,一次次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救回。尹贻明常说:ICU(重症医学病房)不是临终关怀病房,是为了和生命做最后一搏的地方。我们的职责就是与死神赛跑,抢回每一位危重患者的生命。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重症医学人矢志不渝的事业追求。

  重症病房里充满了无奈和病痛,但也充满了对生命最后的希望。“已经快胜利了,再加把劲儿,就可以到普通病房去了。”虽然很多重病患者只能回应一个眼神或表情,但暖心的尹贻明时常会去握住患者的双手,耐心又打趣地鼓励他们。

  22岁的小谭(化名)一个月前临产时突然昏迷,在当地医院抢救时,两次心脏骤停,情况十分危急,被紧急转至尹贻明所在的陕西省人民医院。刚到医院时,小谭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呼吸需要靠机器维持,血压不稳,凝血功能也有障碍。但是经过检查,尹贻明发现胎儿还有生命体征,便马上和产科会诊,最终孩子平安降生。

  小谭依然处于昏迷,监测期间心脏再次出现骤停,命悬一线。尹贻明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抢救,实时监测,最终保住了小谭的生命。经过一个月的救治,小谭暂时度过了危险期。考虑到这位新晋妈妈还没见过自己的小宝宝,细心的尹贻明把小谭儿子的照片拿到病床前,鼓励她积极治疗。“咱们来握握手,两只手一起,加把劲儿!”尹贻明俯下身子握了握小谭布满“管线”的手,动作轻微却又有力,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不知为多少患者燃起生的希望。

  尹贻明是一名重症医学专家,哪里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事故、灾害,不论非典、甲型H1N1流感还是山阳山体滑坡、府谷爆炸事件、西乡交通事故,不管前方是怎样的险境,面临怎样的困境,他总在第一时间赶赴最前线全力救治病人,尽己所能挽救生命。

  “如果医生都怕危险,那谁去救治病人呢?”这是尹贻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3年非典时期,医院成立发热门诊。尹贻明带头战斗在第一线,他负责发热门诊筹建工作,并带领ICU五名护士在发热门诊坚守长达一个多月。为减少其它人员接触感染机会,他总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把病人送到隔离病房留观。他多方收集资料,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处理科内、院内发热病人的会诊和排查工作,无一例漏诊病人。

  带领医护人员推动科室及学科发展,始终是尹贻明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重症医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起步较晚。2003年,科室成立之初,人员严重匮乏,仅有三名年轻医师,管理十五张床位。为了患者安全,尹贻明作为科主任、高年资主任医师毅然决定参加值班,是全院当时临床一线值班医生中年龄最大、资历最长者,更是绝无仅有的一名科主任。他多方争取机会,先后选派十余名医生、护士赴北上广等地学习肝移植监护等多项领先技术。结合实际,制定出医院肝移植术后监护细则,成功完成肝移植、肺移植、肾移植术后的监护任务。科室人人掌握输液泵、微量泵、床旁监护、生命支持治疗、呼吸机等治疗仪器使用。医护人员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屡次在技术比武中夺冠。

  在尹贻明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医院强势科室。每年收治来自院内外重症病人1千余例,抢救成功率超过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肺栓塞、羊水栓塞、感染性休克等诸多凶险疾病到了这里都能化险为夷,成为西北重要的危重患者救治基地。

  近年来,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健全,陕西省人民医院成立了医联体。重危病人的急会诊及转诊明显增多,尹贻明更加忙碌了。接到求救电话后,不论夜间还是节假日,也无论他身在何处,都能及时应诊,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基层医院解决问题。他多次亲临基层医院进行培训授课,帮助他们组建ICU,全省二级医院几乎遍布他的足迹。

  获得了白求恩奖章,尹贻明表示有些“惶恐”,他说自己不是做科研的,也不是扎根基层的,就是一个给人治病的医生,没有作多大的贡献,全国像他这样的医生还有很多。尹贻明默默奉献,坚守临床一线,践行白求恩精神,视使命重于生命,爱患者胜过自己,以过硬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病人“以生命相托”的信任。(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

【责任编辑:赖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