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习近平常思之念之
焦裕禄精神,在习近平心中重如泰山
为什么焦裕禄这个名字在习近平心目中始终闪亮?因为他的精神。
什么是焦裕禄精神?
2009年,习近平在兰考重温焦裕禄事迹后说:“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在和当地干部群众座谈时,习近平更是将之明确概括为五种精神: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与之对应,习近平还提出要大兴五种风气:服务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知难而进之风和敬业奉献之风。
2014年3月,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对焦裕禄精神作了更加精炼的概括:“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2015年1月,习近平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更是明确提出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一次次一句句,言相近意相同。焦裕禄精神,在习近平心中重如泰山。这种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震撼力、穿透力和凝聚力,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好家风,深深印在习近平脑海里
2014年3月,习近平重访兰考时会见了焦裕禄的五个子女。二女儿焦守云对习近平说:“我们会把父亲留下来的家教家风都传承下去。”
焦门好家风,就体现在焦裕禄的一“穷”一“富”上。
焦裕禄很穷,是个“穷爸爸”。
物质生活上,他很穷。他的衣服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儿子焦国庆说:“我父亲没有啥财产,搬家到兰考时,除了行李和被褥,就是一些炊具,一辆大卡车什么都没装。”他在世时,儿女们未曾因他的身份而获得富足的生活;他去世后,留给家人的唯一遗物是一块破旧的手表。他留给妻子的嘱托是:“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
尽管生活窘迫,但面对权力,他对自己有种近乎苛刻的自律。因为“书记的女儿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带头艰苦,不能有任何特殊”,所以他让初中毕业的大女儿放弃话务员、教师、县委干事等一个个“体面”的职业,到食品厂工作,还叮嘱厂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缘故给女儿安排轻便活。
习近平对焦国庆看“白戏”的故事印象很深。2009年,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握着焦国庆的手说:“你看了一场‘白戏’,你父亲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看白戏’的故事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焦裕禄留给焦家后代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也没啥好留给你们的了……”的确,这个“穷爸爸”没有给孩子们留下像样的物质财富,却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焦裕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又是富有的,他是“富爸爸”。
他的这份“富”被子女们完整继承。焦家大女儿焦守凤,面对单位两次分房子,她都态度鲜明:“我不要。”当待业的女儿希望托关系找工作,她像父亲当年一样断然拒绝:“老子是老子,你是你,各人的路各人走。”儿子焦跃进从生产队长做到县长,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再忙,一年也至少要走访100家贫困户。小儿子焦保钢在医院昏迷八个月,一直住在六七个人一间的大病房,家人从未透露他的家世。有关领导得知后感慨地说:“没办法,焦家的人就是这样。”
子女们把“焦裕禄的孩子”当做尺子,度量着自己的行为。他们的确可以无愧地对去世的父亲说:“我们都是您的好儿女。”
一“穷”一“富”之间,他让孩子们拥有了安宁丰盈的心灵世界,更给世人留下了一个清瘦却又无比高大的身影。
1966年2月26日,当焦裕禄遗体从郑州迁葬到兰考时,万人送葬,街两边挂满挽联。火车站离墓地不到三里地,却整整走了两个半小时。
这是最高的荣誉,最深的怀念。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焦门家风是焦裕禄精神的体现。
焦裕禄“心里只装着群众,只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人民永远记住他”。这也正是习近平“焦裕禄情结”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