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厦门市纪委分领域整治系列腐败案:力拔“烂树” 善治“病树”

2017-02-24 18:30:5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从去年开始,一个现象引起福建省厦门市党员干部的广泛关注:当该市某单位的一名党员干部被立案审查后,同单位或系统内主动到市纪委或纪检组说清问题的越来越多。这个现象在一些重要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厦门市纪委积极推进“分领域整治模式”——逐系统逐领域地开展纪律审查,一边查案,一边教育督促、谈话函询,纠偏纠错、建章立制,最大限度地清理这个系统或领域的腐败问题,重构该系统或领域良好的政治生态。

  无禁区,一查到底

  “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和平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去年8月,厦门市纪委发布的这则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当时王和平已退休4年。这一案件的查处让许多人都掂量“无禁区,一查到底”的分量……截至目前,与该案件相关的其他10名党员领导干部主动向市纪委交代了各自的违纪问题。

  与此同时,厦门市纪委对市人防办2名领导干部和3个处的7名党员干部进行党纪立案,其中,5人被开除党籍并被移送司法机关,2人被开除公职和取消退休待遇;对市规划系统立案12件,党纪处分7人;在市国资委系统内立案34件,党纪政纪处分27人……

  去年以来,在省纪委和市委的领导下,厦门市纪委紧盯权力相对集中,容易滋生腐败或与民生关联度高的领域和部门,实行分领域整治,无禁区铁腕“拔烂树”,集中力量查处了规划、公安、国土、人防、市场监督等6个领域的系列腐败案,涉案人数178人,被移送司法机关31人。

  “这种分领域的集中整治方式,力度空前,处理彻底,效果明显!”在一次座谈会上,该市一位离休老干部说。

  有原则,治病救人

  “要坚持以纪律为尺,在全面实施分领域整治系列腐败案件中要一边查案,一边督促相关单位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开展教育提醒、谈话函询。对组织掌握问题线索而本人拒绝交代的,予以严肃查处。对主动交代违纪问题的,按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事求是地处理。”厦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孙明忠经常告诫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纪律审查要切实达到减少存量,遏制增量,努力实现查处一个,挽救一片。

  据此,厦门市纪委各纪检监察室在开展执纪审查时改变以往的办案方式,按照实际情况,依次开展执纪审查。“这样做伤口小,流血少,让相关人员主动交代违纪问题,给他们悔过自新的机会,达到点上爆破、面上震慑的执纪效应。”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通过谈话函询,国土领域内有70多人主动交代各自轻微违纪问题;规划系统内有22人主动向驻市规划委纪检组交代违纪问题,主动上交违纪礼品、礼金。

  对于存在的违纪问题,厦门市纪委结合落实“四种形态”的实践,综合考虑问题性质、发生时间、造成后果、认错态度、配合组织审查、退缴违纪所得等情况进行区别处理,纠偏纠错治“病树”,推动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以治标促进治本。去年以来,在系统性、领域性腐败案件查处过程中,全市运用谈话函询、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共处理207人,超过处理和处分总数的80%,其中谈话函询182人次,在办结的案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占8.4%。

  立规矩,查漏补缺

  “要通过执纪审查工作,彻底摸清相关单位长期存在的制度漏洞以及‘潜规则’,督促和帮助他们纠正,净化一方土地。”市纪委常委会在研究执纪审查工作时反复强调这一要求。

  为此,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执纪审查中都会要求被审查对象交代个人问题后,就行业或系统内存在的制度漏洞等问题提交相关材料,为做好案后整改提供依据。同时与涉案单位一起认真分析发案原因、政治生态、机制制度等问题,积极研究整改方案,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在查处规划、市场监督领域系列腐败案件后,市纪委相关处室分别撰写了专题报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围绕建立健全制度,有效规范权力运行等提出了整改意见建议,督促规划、市场监督等单位制定19条整改措施。

  为督促加强整改,市纪委开展“一案双查”,对一些单位党组和纪检组实施了责任追究。对一些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强化震慑作用。市公安局对问题多发的湖里派出所等3家派出所启动“一案双查”,追究9名干部领导责任。市纪委还结合市车管所和厦门路桥集团系列腐败案拍摄制作了两部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人身边事加强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

  涉案单位也主动结合执纪审查发现的问题加强整改,健全完善制度。比如,针对一些审批事项被设置建议性、限制性以及兜底性条款,隐藏大量的自由裁量权,风险高,难以监督等问题,市规划委员会出台相关规定,明确今后新公开出让用地规划条件均为强制性,取消建议性和限制性条款,同时废除了兜底性条款。(洪榕略)

【责任编辑:刘必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