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春运大数据反映出行变化 50岁以上人群更关注春运

2017-01-20 08:51:05  来源:人民日报
  

  中老年人更关注春运,为啥?(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今年春运,新特点新亮点值得关注:手机端购票越来越便捷、铁路将服务延伸到火车站外、共享经济打通春运“最后一公里”,等等。同时,大数据显示还有一些体验痛点,如何让中高年龄段人群更快适应移动网络时代?如何在引入移动互联网同时规范市场秩序?如何在共享经济活跃的背景下加强从业者诚信约束?本报记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春运即将进入高峰期,交通运输部、发改委、中国铁路总公司分别携手互联网平台,发布春运大数据。

  春运大数据反映出行大变化,预示市场大趋势。仔细分析鸡年春运大数据,还真有不少“金鸡蛋”。

  银发市场需关注 50岁以上人群更关注春运

  最关注春运的是什么人?按照铁总与今日头条联合发布的数据报告,50岁以上人群相较其他年龄段更关注春运。这个结果与社会的普遍印象不同,人们似乎更倾向于认为,外出的求学者和就业者是形成春运的主要成因,而50岁以上人群显然不是这两个人群的主力。

  为什么中老年人更关注春运?有专家分析,“中高年龄段人群一般选择传统且经济的方式出行,很少采取像拼车租车这样的新型方式,火车是最佳选择。技术门槛也让他们成为更为弱势的一个群体。”

  55岁的月嫂刘凤俊印证了这一点。刘凤俊去年刚学会使用12306官方APP购票,对抢票软件完全外行。出了火车站,坐的也是公共交通,拼车、专车都不太了解。“我这次去闺女家过年,要带海鲜、酸菜,没法快递,大包小裹地赶火车是不咋方便,有人帮着送年货就好了。”刘凤俊的声音也代表了一部分中老年人。

  此外,专家还表示,除出行人群外,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也同样在关注春运。春运的目的地更多的指向“家”,春运的路是回家的路。父母关注春运,是在期待儿女归来,这是他们盼望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这一部分中老年人,会关心儿女的回家日期、出行方式,更关心路途的安全感、舒适度,他们将为春运阅读数据贡献更多细节。

  专家认为,大数据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社会心态,也让我们认识到不同群体在春运中更加细分的需求,无论是商业配套还是公共服务,都可以根据数据结果,更加精准地发力。

  互联网服务待规范 铁路网络购票占七成

  大数据显示,互联网已成为春运购票的第一大渠道。铁路互联网购票占全部购票的比例已从2013年的约1/3升至2017年的73.1%,其中手机端占比高达66%。旅客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之余,也遭遇了不少尴尬。

  抢票软件就是鸡年春运最先火起来的明星。“以前抢票软件都是免费的,今年却要收费。车票才200元,抢票软件却要加价62元。”在北京工作的小吕,为了买到两张2月2日从亳州老家返回北京的K148次硬卧火车票,下载了智行火车票APP,先后购买了优先出票券以及VIP极速通道,扣除套餐费62元。“票是买到了,可是心里郁闷。如果纵容这种付费抢票软件继续开发,以后岂不是不加价都买不到火车票了?”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最新调查显示,45.9%的受访者认为付费抢票不是一种合理的购票方式,30.7%的受访者认为合理。60.3%的受访者认为抢票软件是变相“网络黄牛”。

  不仅是抢票软件缺乏监管,以购票服务为掩护的钓鱼网站、病毒软件、诈骗二维码等也使互联网服务的安全性打了折扣。

【责任编辑:燕宇】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